首页 糖尿病
  • 广西糖尿病患者增加很快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单纯的学术行为已经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防治糖尿病更受关注。   据悉,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医疗开支巨幅增长,并给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带来巨大损失。据推算,2007年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46%为40岁~59岁的劳动人口,若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其中80%集中在低收入国家。我国目前约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糖耐量低减

  • 糖尿病保健品,贵就一定好吗?

    教训一:保健品不能等同于药品教训一:保健品不能等同于药品    且慢!如果仅仅根据广告词来进行选择,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贵的”就一定“好”,那不仅可能花了冤枉钱,还可能会贻误治疗,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并非危言耸听,累积的教训早已数不胜数。       教训一:保健品不能等同于药品       保健品不是药,最多起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可以明确的是,保健品不能代替规范的糖尿病药物治疗。保健品买来后应该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看清标明的功效成分的名称、含量,以及与保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以上是出席28日举行的亚洲胰岛素治疗高峰论坛的中外专家提出的一致建议。   中国糖尿病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强调,目前内地存在大量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国际糖尿病治疗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数据显示,达标者仅占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她透露,血糖控制不达标者不仅有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也有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杨教授解释说,当患者被诊断为二型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损失过半,且随着病程进展不断下降;中国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更易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传统治疗采

  • 警惕:你是否已经被糖尿病潜伏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手段?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又有哪些误区呢?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手段?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又有哪些误区呢?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手段?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又有哪些误区呢?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这一天是胰岛素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生日。2007年11月14日,联合国将“世界糖尿病日”改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宣布,2009至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通过有关知识的

  • 糖尿病青少年正在增多

    近期,北京市糖防办在昌平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719名10至18岁的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糖尿病筛查,发现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到3.03%。这预示着本市将增加大量新发糖尿病人。       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介绍,引发糖尿病的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某些疾病。超重与肥胖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预防,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北京在社区开展四种慢性病防治工作,糖尿病就是防治的重点之一。目前,东城、西城等城区开展的“知己健康管理”

  • 为什么官员和老板易发糖尿病?

    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举办的一个糖尿病友联谊会上,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罗宏斌教授提出以上观点。   罗教授告诉记者,脑力劳动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而在这其中,政府官员与企业老板最为明显。这与他们平时应酬多,经常要陪人吃饭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罗教授指出,对于糖尿病,目前还没有什么可根治的妙方,最好的方法就是饮食控制,特别是要控制饮酒。

  • 儿童罹患糖尿病多是外因所致

    在这家医院日前举办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义诊活动上,李强介绍说,目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以往14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基本上是1型糖尿病。而今,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遗传倾向的肥胖儿童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尤为明显。       李强说,预防儿童糖尿病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不宜过量摄入。汉堡包、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各式果糖、巧克力、花生、奶油蛋糕等也不宜过量进食。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和

  • 八斤婴儿是福是祸?

    婴儿出生时超8斤长大患糖尿病几率高结论:胖孩子长大后易患糖尿病婴儿出生时超8斤长大患糖尿病几率高结论:胖孩子长大后易患糖尿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患者占10%-15%,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儿童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少年儿童,多在10-14岁之间发病,也有早于5岁时即发病的病例报道。刘波介绍说,从我省糖尿病发病来看,糖尿病患者有发病率增高、低龄化的特点。儿童、青少年得了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个子

  • “保安”治疗糖尿病,你敢信吗?

    根据市民所反映的情况,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吉林市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人员赶到位于四川路上的康复中心进行了突击检查。康复中心内,两名老年患者身上“挂”着治疗仪器,正接受一名中年男子的治疗。面对执法人员,替人看病的中年男子既无法出示从事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许可,也拿不出执业医师资格证。令执法人员感到震惊的是,这名在康复中心的中年男子对医学相关知识根本一无所知。据中年男子称,他姓安,曾经在一家单位做过保安,此前从来没在医疗行业工作过。       当天下午,经过卫生监督部门核实,康复中心所出售9种“药品

  • 为什么农民罹患糖尿病比例增多?

    11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日前,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与顺义区法信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对南法信镇的16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结果,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占调查人群的16.1%,远远高于全北京市平均水平,其中一半是本次体检新检查出来的糖尿病患者。南法信社区是本北京市最富裕的农村地区之一,由于机场扩建,这里农民生活水平富裕,体力劳动急剧减少。       此前,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还曾对怀柔地区26万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有1.35万人,占调查人群的5.19%

  • 调查:糖尿病饮食误区知多少?

    糖尿病食谱,健康中也能找乐趣糖尿病食谱,健康中也能找乐趣 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相当重要。但不少患者都很纳闷:得了糖尿病到底该怎么吃?是不是自此以后就不能碰糖了……面对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疑惑,本期周刊我们邀请内分泌领域专家,讲解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食谱,健康中也能找乐趣       饮食治疗,堪称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也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或营养不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惊愕:全球每十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刘志民主任表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达标意识薄弱是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现在,全球每10秒钟就有一位患者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通过完善自我管理,实现血糖全面达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市六医院副院长、著名糖尿病专家贾伟平教授指出,患者在常规体检中往往只检查空腹血糖,大多数市民都误以为这项指标合格就没有糖尿病之忧了。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早期患者和后备军就是这样“蒙混过关”,因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最近在本市4个社区

  • 新生儿体重过高过低都有罹患糖尿病的可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陈青云副教授说,“巨大胎儿”或出生时体重过高的婴儿,日后肥胖几率较高,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巨大胎儿’,很可能是由于准妈妈患有糖尿病,或怀孕期间饮食过量引发高血糖。”       婴儿出生时体重过低也存在较大糖尿病隐患。专家指出,体重过低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人体有一种记忆功能,如果胎儿时期营养不良,日后突然增加营养供应,人体将无法适应能量摄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突然转变,“过多”的能量利用不了,就会引发糖尿病。       “一般来

  • 糖尿病患者足浴好不好?

    李大伯今年65岁,患糖尿病10多年了。据说洗足浴有保健作用,儿女为了孝顺老人家,买了一叠的足浴票给父亲。于是,李大伯隔三差五地没事就去洗洗脚。一个星期下来,李大伯发现自己的右脚出现红肿,脚趾有点皮破,就用创可贴贴了一下。可是,过了几天没见好转,反而发现右脚有溃烂的迹象。上周,李大伯在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右脚是受到感染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杭州市红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旦阳说,通常糖尿病患者只是注重饮食控制血糖,却忽略了对足部的保养。李大伯所患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糖尿病患

  • 老人秋冬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引起

    日前,记者从沈阳军区总医院了解到,近来,因瘙痒到医院诊治的患者明显增多。而除了单纯瘙痒症之外,糖尿病、胆管阻塞等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宋丽新医生介绍说,汗液和油脂都是保持皮肤润滑的必需物质,但秋冬皮肤为了保温,毛细血管会收缩起来,汗液减少,同时新陈代谢降低,油脂分泌也不旺盛,由此皮肤才会变得干燥。   宋医生提醒市民,如果皮肤油脂分泌较少,洗澡水的温度不能过高,控制在40℃左右即可,洗澡时间不要过长,尽量用弱碱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等,浴后全身应涂抹润肤乳。平时

  • 八个月内婴儿喂牛奶增加糖尿病风险

    在24日于成都开幕的医疗器械博览会上,记者见到10多个身患糖尿病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看着别的孩子都拉着父母的手买雪糕,他们只能想像这些零食的美味。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田浩明介绍,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其中九成是1型糖尿病。       田浩明说:“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一是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二是饮食方面,婴儿出生后最好8个月以后才进行牛奶喂养,否则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大,食物对婴幼儿糖尿病有一定影响。三是与基

  • 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上糖尿病

    发现:糖尿病发病知晓率低发现:糖尿病发病知晓率低  结果显示,七成多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已患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患者;公众对糖尿病可能导致或引发的众多疾病认识不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尤其要重视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发现:糖尿病发病知晓率低   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的低知晓率情势严峻。高达75%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仅有20%的被调查者知道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

  • 过早断奶孩子患糖尿病风险增高

    全球每天新增200个年轻糖尿病患者全球每天新增200个年轻糖尿病患者  全球每天新增200个年轻糖尿病患者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糖尿病是“富贵病”,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似乎与儿童和青少年无关。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全球15岁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200名糖尿病患者。   提前吃奶粉牛奶 容易得糖尿病   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比较常见,尽管致病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条值得年轻父母关注。   “一些家长在新生儿只有三四

  • 胰岛素分泌失常原因新发现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也是保证人体内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一些人之所以患上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据此间媒体报道,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一旦需要胰岛素供应,一种名为InsP7的特殊分子便会发出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而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β细胞中,负责调控这种特殊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从而导致胰腺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人体所需的胰岛素。   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奥洛夫·贝里格伦教授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给糖尿病治疗

  • 很多患者死于血糖不良控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指出,能否持久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医师和患者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选择依据。   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的低知晓率情势严峻。高达75%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仅有20%的被调查者知道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是糖尿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已知患病的2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0%的患者选择去医院就诊。   本次调查中,8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Ⅱ型糖尿病可导致或引发多种疾病。例如高达4成的糖尿病患者会引起白内障并发。而糖

  • 糖尿病低龄化趋势如何遏制

    在24日于成都开幕的医疗器械博览会上,记者见到10多个身患糖尿病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看着别的孩子都拉着父母的手买雪糕,他们只能想像这些零食的美味。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魏武城介绍,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其中九成是1型糖尿病。   魏武城说:“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一是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二是饮食方面,婴儿出生后最好8个月以后才进行牛奶喂养,否则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大,食物对婴幼儿糖尿病有一定影响。三是与基因有关,目前医学

  • 糖尿病的分型极其治疗特点概述

    第一种就是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就是胰岛功能完全消失,不打胰岛素就没法生存没法活下去。这种病人比较多的划分为少年儿童。但是成年呢也有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它呢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如果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危及生命,会出现并发症。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国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II型糖尿病。  我刚才说的增加率特别高主要是II型糖尿病。增长得特别快。那么II型糖尿病不一定是要用胰岛素来治疗的。但并不是不用胰岛素。它不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并发症要出现。

  • 胰岛积劳病变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哪些呢?目前较为明确的是超重(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是导致2型糖尿病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可以说“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源头。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是指在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0cm)的必要条件下,以下四个指示有两个超标:血压≥130/85mmHg;血甘油三酯(TG)≥1.7mmol/L;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  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最大危险因素,如果再伴有血压增高或血脂的异常则危险性就更高。肥胖的人较正常体重的

  • 为什么人到中年会发福然后糖尿病?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刘勇研究员,其1995年毕业于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和UMDNJ-RWJ医学院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细胞系统和特定小鼠与果蝇模式系统,借助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手段,研究调控体内代谢信号转导和能量平衡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等。 Fisher 免费样品申领中(有效期2010年2月20日 )  肥胖是环境与多基因相互作用造成脂肪的过度存储以致影响健康的病理状态,是引发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高危因素。瘦素(Leptin)作为脂肪

  • 现身说法:糖尿病都是贪吃惹的祸

    2010年初正值隆冬,南京天气很冷,但我睡觉时,却每每感到从晚上到凌晨都很热,一身身出汗。到医院去看,结果查出了糖尿病:空腹血糖9.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5.8毫摩尔/升,尿糖4个“+”号。望着化验结果,医生说我的糖尿病史可能已有好几年了,因为此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不易被发现。  我有些吃惊!以前只听说过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我家祖祖辈辈没有听说有人得过这种病,我怎么会得呢?于是我买回几本有关糖尿病的专科书来看。通过学习才恍然大悟,原来糖尿病的发生不但和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

  • 2型糖尿病根治手术简介

    人们所称的2型糖尿病根治术又叫胃转流手术(GBP)即腹腔镜下胃转流术(LRYGBP)。胃转流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正常生理流向,手术通过阻断胃、切断空肠、胃肠吻合、肠肠吻合(十二指肠和空肠吻合)等步骤最终完成。手术原理见下图所示:  术后消化道功能分为两个区域:(1)食物转流区:指大部分的胃、十二指肠及部分近段空肠,这段上消化道手术后不再受食物刺激,导致分泌及合成“致糖尿病因子”减少。(2)食物流经区:即小部分胃、远段空肠及回肠,这段消化道提前接纳未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导致分泌激素增

  • 为什么手术可以根治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有两个大的原因2型糖尿病根治术机理2型糖尿病有两个大的原因  第一个是胰岛素抵抗,比如说吃一顿饭,我们一般人有30个胰岛素够用了,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80个都不够用,同样分泌的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的作用就不够了,胰岛就拼命地超负荷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时间长了,胰岛的工作负担太大了,就会产生死亡或功能衰竭,而引发糖尿病。  第二个是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的死亡太多了,胰岛的功能衰竭了,糖尿病也就发生了。2型糖尿病根治术机理  胃转流手术(GBP)以后,食物不再经过上段空肠,由于

  • 胆结石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公报说,该研究所自1994年开始与柏林夏里特大学医院合作,对超过2.5万名志愿者进行追踪调查,其中3293人患有胆结石,2468人患有肾结石。在大约7年时间里共有849人患上糖尿病,统计发现,胆结石患者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42倍,而肾结石对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几乎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说,这证明胆结石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专家建议,胆结石患者应尽早到医生处咨询关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注意健康饮食。

  • 跳出降糖保健品的四大陷阱

    降糖产品五花八门陷阱1: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陷阱3:糖尿病能够彻底治愈更多推荐:2型糖尿病根治手术简介降糖产品五花八门  降糖产品五花八门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确诊糖尿病患者1。94亿,发病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非洲、中东、亚太和拉美。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卫生部刚刚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专家预计,两三年后,患病人数可能翻一番。 一旦得上糖尿病,患者将终生与疾病相伴,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彻

  • 正确认识糖尿病 走出3大误区

    误区一: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误区二:害怕使用胰岛素更多推荐:现身说法:糖尿病都是贪吃惹误区一: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据烟台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隋国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误区一: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误区二:害怕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拒水果于千里之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隋主任提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西瓜、桃子等水果都可以吃

  • 首页上一页 123456789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