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妇孺皆知的“终身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如今国内患糖尿病的人也逐渐增多,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因不能及时有效治疗而发生的各种合并症死亡率及致残率十分惊人,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三号杀手。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将新增糖尿病人100万之多。但是,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目前有与已知数量相当的病人因病情隐匿,或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不能识别,加上误诊、漏诊,从而导致许多病人发展到了合并症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只有52.6%的糖尿病人得到确诊,而有百分之74
-
糖尿病人能长寿吗?
一、心情愉快二、控制饮食三、适当运动四、药物治疗 《实用糖尿病学》记载了两个病历,一女活到92岁,一男活到99岁;《人生百岁不是梦》记载有的糖尿病人活到100岁、101岁。美国13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活到80岁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糖尿病人要长寿需掌握同疾病做斗争的方法:一、心情愉快 强烈的精神刺激就是致病因素之一,心情愉快就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药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欢笑。”心情不好可导致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失调而产生
-
糖尿病离你有多远?
其实,随着生活的改善,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谁,对糖尿病的担心和顾虑都不是多余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也是一种正在肆虐全球的终身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致死性疾病。1997年,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已达1.35亿,而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增长率高达122%,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增长率将高达170%!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2%,总人数在过去的20年内上升了近5倍!这种速度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 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
-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得糖尿病的危险较大的人群。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肥胖者特别是肚子胖较突出者,血糖曾经高过或者尿糖曾经阳性者,曾经有过糖尿病的症状,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婴儿的妇女;有人主张把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者也列入高危人群的行列。高危人群是糖尿病人的后备军,如不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他们得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大的多。
-
什么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尿糖、血糖检测是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尿糖加号多,血糖数字大,表示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但许多患者不了解,尿糖和血糖只是短期指标,尿糖反映两次小便之间的平均水平,血糖反映抽血时的瞬间水平,而病人的血糖不管控制得好坏,都是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那么有没有一项化验指标,既能反映白天和夜间的血糖,又能反映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项指标就是临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指标。 当血糖持续较高水平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和体内蛋白质结合,这一过程称为糖基化(
-
糖尿病治疗误区知多少?
一、尽量早期治疗二、用药时机不对三、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四、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五、肝病引起的糖尿病一、尽量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由于很多人通赤字体检发现的,往往不重视。生活、饮食仍不规律,更不愿意用药物。治疗,或病重时用些药物,血糖正常后擅自停用,持续几年后,当发生心、脑、肾、神经病变等症状后,又极端恐慌,生活小心翼翼,饮食上几乎是任何主食都不敢吃,由于长期能量给的不够,而引起贫血、乳酸性酸中毒等另外一种严重后果。 从临床治疗来看,病人治疗越早,郊果越好,费用越低,相当一部分
-
糖尿病的诊治误区解读
诊断误区运动误区诊断误区 诊断误区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或几十年,只做过空腹血糖、尿糖的检查,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确诊,开始服用降糖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纺和蛋白质代谢失常。血糖、尿糖增高只是糖尿病的标,其根本在“胰岛功能低下”。所以诊断糖尿病的客观指标是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胰岛素受体结合率。通过以上的试验可以确定糖尿病1型还是2型,病情稳定与
-
糖尿病到底有多可怕?
在我们的目光聚焦在甲型H1N1流感,为它的感染人数增加担惊受怕的时候,却不知道就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球,每10秒钟就有两个人被诊断为新发糖尿病,一个死亡。同样,今年10月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数据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2.85亿,每年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无论从患病人数还是死亡率、致残率来说这都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它的可怕之处更在于这意味着糖尿病蔓延已经濒于失控。1985年权威数据显示全球有3
-
糖尿病人为何多饮多尿
当糖尿病人血糖升高之后,就可以吸收血管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在医学上称为“高渗”,因此糖尿病人常常有口干的症状。这好比果脯和咸菜,果脯是水果用糖腌制,糖把水果中水分吸出来之后就成果脯了。咸菜是蔬菜用盐腌了,盐把蔬菜中的水分吸出来之后就成咸菜了。如果您的五脏六腑“腌”在高血糖中,脏腑中的水分被血糖吸去之后就变成了“果脯”和“咸菜”了。这还能生存吗?失水严重就会产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它的死亡率很高。 糖尿病人口渴就要多饮,多饮就产生多尿。不少病人误认为只要少饮水就会减轻多尿的症状,其实
-
经常腹泻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有些人经常反复解稀便,每日3-4次,严重时每日解水样便20多次,虽多次大便检查,还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但未发现异常,助消化药、止泻药和消炎药也服过不少,常毫无效果,人一天天地消瘦,感觉四肢无力,但饭量并不减。这些人去查查血糖,有的高达15.6毫摩尔/升,这才真相大白,原来是得了糖尿病。糖尿病引起腹泻,并非少见。 由于很多糖尿病人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消化不良或肠炎.有些老年糖尿病人不但腹泻,而且消瘦很明显,医生常怀疑为肠道肿瘤。 据统计,
-
糖尿病会遗传吗?
医学已经证明,糖尿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故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有哪些易犯错误
第一,不控制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第二,根据自觉症状服药。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 第三,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
-
血糖测定和糖尿病的诊断
1、空腹血糖2、餐后2小时血糖1、空腹血糖 (1)正常空腹静脉血糖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 (2)根据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mmol/L,复查一次无误可诊断为糖尿病。 (3)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可诊断为糖尿病,以空腹血糖≥7.8mmol/L与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相比较至少有1/3以上患者漏诊,以空腹血糖≥7.0mmol/L,其假阴或阳性率均<3%,我国情况支持改为7.0mmol/L。 (4)对糖尿病
-
什么是C肽释放试验?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
-
胰高血糖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1、胰高糖素是胰岛α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肝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的胰高糖素受体。胰高糖素对肝脏的效应包括:促进肝糖元分解,抑制肝糖元合成,促进葡萄糖异生及分解,导致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这些作用与胰岛素的作用恰恰相反。 2、胰高糖素抑制试验及注意事项 (1)胰高糖素抑制试验是研究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胰岛α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常选用α细胞抑制物口服葡萄糖或碳水化合物进行胰高糖素抑制试验。 (2)由于测定胰高糖素通常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在收集血浆样品时,病人应在前一天停止用胰岛素、葡萄
-
胰岛素抗体检测方法
1、胰岛素抗体生化特征与病理生理作用2、胰岛素抗体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3、胰岛素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1、胰岛素抗体生化特征与病理生理作用 1、胰岛素抗体生化特征与病理生理作用 胰岛素抗体主要是IgG,少数受药者可查到IgM、IgD、IgE胰岛素抗体,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对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的病人。 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95~99.9%是与胰岛素相结合,少部分游离状态。胰岛素与抗体结合率视血中胰岛素浓度而异。血中包括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和低亲和力-高结合容量两种抗体。前者亲和
-
胰岛素受体结合率测定
1、胰岛素受体的测定2、胰岛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激素和受体之间的反应快速而可逆,服从质量作用定律。业已发现,肝细胞膜上存在两种结合胰岛素受体:解离常数为0.5×10ˉ10mol/L时,每个细胞有3000个胰岛素受体;解离常数为3×10ˉ9mol/L时,每个细胞有3000个胰岛素受体。数量少而对胰岛素具有高亲和性的受体是功能性受体,数量多而亲和性低的受体不起多大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取决于受体结合率。当受体达到使受体全部饱和浓度时,结合率最高,生理效应也最大。 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人
-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1、糖化血红蛋白的生化特性2、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3、临床意义1、糖化血红蛋白的生化特性 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另两种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由HbA在代谢过程中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因而它可准确地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我人测定的系指HbA1c。2、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1)高压液相
-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
1、临床意义2、送检要求3、正常参考值1、临床意义 在人血清、尿、羊水、初乳、脑脊液、唾液中均含有β2-m,当血中β2-m的含量升高时,表明肾小球滤过机能下降或有些部位产生β2-m对诊断肾功能不全,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机能降是有价值的。而尿中β2-m的含量升高时表明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降低,因此对早期发现肾小管机能障碍很有临床帮助。若β2-m产生过多,就有可能是肾小球及肾小管机能均受损害,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引起。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或尿中β2-m的含量可作为临床肾功能测定,并对糖
-
白蛋白(Aib)的检测
1、临床意义 经滤过膜滤过的蛋白质中约40%为白蛋白,这些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以主动方式重新吸收,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很少,因此政党尿中有微量蛋白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吸收极限,就会出现尿蛋白。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滤过膜破坏,白蛋白漏过,肾小管不能全吸收,因此尿白蛋白升高,表示肾小球方面的疾患。若肾小管有疾患时,对低分子蛋白不能吸收,因此尿中β2-m升高,表示肾小管方面疾患。 测定尿中白蛋白与β2-m可鉴别诊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疾患,鉴别肾脏损伤的部位。测
-
糖蛋白(THP)的检测
1、临床意义2、送检要求3、正常参考值1、临床意义 THP自然存在的形式是分子量超过7万的聚合体,当环境中的电解质浓度在生理范围内变化时,将导致凝集成胶,而尿素的增加有利于凝集作用,正常情况下维持着动态平衡。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管腔表面THP凝集成胶的趋势较小。而肾小管侧面及基底面由于电解质浓度较大而倾向凝集成胶。THP是管型的主要成分,其聚合物是肾结石基质的重要前身,成为结石的核心。 在肾小球肾炎、反流性肾病、多囊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时,血、尿中THP含量减少,可能是由
-
免疫球蛋白(IgG)的检测
1、临床意义2、送检要求3、正常参考值1、临床意义 1、临床意义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肾功能检测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的。当血液进入肾脏,经流肾小球时部分成分通过基底膜小孔过滤于肾小囊中,成为原尿进入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重吸收作用,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而量多地排泄出的是废物,将原尿调整为排泄出体外的终尿,完成其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人尿中的蛋白很少,其中60%来自血浆蛋白,并且主要是分子量为4~9万的蛋白。分子量在9万以上的血浆蛋白如
-
尿糖试纸怎么用?
试纸的正确使用:首先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化验结果表明,根据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试纸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变化。因试纸的颜色变化各异,故得出的化验结果也不一样,有阴性和阳性之分。如比色为蓝色,说明尿中无糖,代表阴性结果,符号为(一);呈绿色,为一个加号(十),说明尿中含糖0.3%~0.5%;呈黄绿色,为两个加号(++),尿中含糖0.5%~1.0%;呈橘黄色,为三个加号(+++),尿中含糖1%~2%;呈砖红色,为四个加
-
曝光:因虚假宣传被通缉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据介绍,这五种假药分别为: “默雪·痫复胺”,标示企业名称:默克雪兰诺·中国分公司; “默克·活胰降糖片”,标示企业名称:中国仁和糖尿病研究院; “活胰生津片”,标示企业名称:中华临床医学会仁济糖尿病研究院; “默雪·美洛欣”,标示企业名称:北京默克雪兰诺公司; “默雪·面复胺”,标示企业名称:中国面瘫康复网; 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如购买有上述品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该局稽查分局报告。
-
专家提醒谨防糖尿病误区
1.验血糖当天早晨应停药,否则验不准。 正确观念:验血糖当天早晨应正常用药。 专家分析:验血糖是为了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若在验血糖当天早晨停药,不仅会导致上午血糖升高,还会导致餐后2小时血糖化验结果失真(早晨没用药,测得的餐后血糖结果肯定比平时偏高),无法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专家提醒:打胰岛素的患者千万不要在家中先打上胰岛素,然后再去医院抽空腹血化验,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带着早餐和胰岛素提前去医院,待抽完血以后,马上注射胰岛素,半小时后再进餐。 2.糖尿病一定
-
糖尿病患者多吃水果并非好事
盛夏是水果消费旺季。不少爱美女性认为“一天三顿只吃水果,修身养颜一举两得”,其实这是错误的。 医学专家指出,吃水果应适度。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人体多种基本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都不是单靠吃水果能够满足的,长期靠“水果化”生存,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大部分水果糖分充足,长期大量摄入,同样难以获得减脂效果。 专家还指出,水果入口前,最重要的是消毒、清洁。葡萄、草莓、杨梅等表皮往往有农药残留,误食会造成有机磷中毒,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
-
控制糖尿病,调理方法多!
WHO最新提出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为:临床医学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致命的并发症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治疗的“五驾马车”●情绪调理●适量运动●注射胰岛素●低糖饮食No.1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品No.2定时定量No.3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血糖监测MH TIPS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 身体内有一系列配合缜密的调节血糖的激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蜜、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胰岛素则使血糖降低。它们之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调节。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
-
青少年应谨惕的两种糖尿病
青春期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青春期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青春期因为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均可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因为体内各种激素及代谢发生急剧变化,生理、心理变化亦随之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同时生长发育期的饮食调节特点以及性激素与胰岛素相拮抗、青春期情绪多变等诸多因素使血糖变得更加不稳定,难以控制,如不加以重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出现,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以至危及生命。青春期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青春期1型糖尿病因病情不稳定,治疗中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发生在剧
-
小小血糖仪 安心降血压
什么是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检测是必须的吗?监测产生误差?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经常会有读者问:为什么我使用的血糖仪监测结果不准确?那么哪些情况下会对血氧含量产生影响呢?现在需要我们关注血糖监测的院内感染问题。 如何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有效管理?血糖检测是关键。然而目前中国尚无统一的针对医院和患者的血糖监测使用规范。为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检测的认知,《健康报》与中国医师协会内容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携手于2月14日举办了中国糖尿病监测管理规范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30多位内分泌
-
想控制血糖,记住以下五点!
第一:多活动。“第二:减轻10磅体重(1磅=0.45公斤)。“第三:调整血糖水平。第四:如果你吸烟,请马上戒掉。第五:放松,再放松。 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1979-1980年我国第一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1%,1994-1995年第二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者2.5%。估计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人四千万,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美国第三。 临床博士,美国波士顿市杰丝琳糖尿病中心成人糖尿病组组长柯南.斯农认为,用各种方法使血糖尽量接
- 首页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