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女性患糖尿病几率低的原因
首先,女性对外形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当今社会的审美趋向是以瘦为美。 所以,对追求“杨柳细腰”的女性来说,赘肉是绝对不容许的。而身材好坏不仅仅关乎美丽,还关乎健康。事实证明,肥胖不仅容易导致糖尿病,还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其次,虽然年轻女性保持身材的初衷并不是预防糖尿病,但爱美的女性大多是很在意身材的,同时也会注意控制饮食,喜欢清淡绿色食物。而相对合理的饮食结构正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径。 对男性而言,过多的应酬,使得男性在饮食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饮食
-
雪莲果降糖并不可信
雪莲果降“三高”无依据 雪莲果真能降“三高”吗?专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有哪种水果能直接降‘三高’。” 这位糖尿病专家说,雪莲果的广告在用“果寡糖”这个概念忽悠消费者。雪莲果同其它菊科植物一样,含有菊糖类物质,其中聚合度低的叫果寡糖。这种糖不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却可以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微生态平衡,间接起到解毒、降脂、预防便秘的作用,但不能说吃雪莲果直接降“三高”,尤其是降血糖,这已为医学所证实。 虽说雪莲果甜度不高,但吃多了,果寡糖也会
-
解析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此次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诊断和治疗。同时,小学、中学、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0%、13.3%和9.6%,显示对糖尿病的认识越多,对生活方式控制越好,患病率越低。 另外,调查还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了,3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5%,其中男性患病率已达7.3%,女性为3.6%,男性患病率超过女性的2倍。 据此推算,城镇和富裕农村中有26%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威胁,这意味着每4人中有1人遭到糖尿病的威胁
-
何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危险因素,我国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患者年龄较轻、病期较长、血管病变重且弥漫、有心肌梗死病史和合并室壁瘤的患者较多等。作为CABG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糖尿病,由于其在术前没有很好的控制,可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导致弥漫性3支病变比例增高,造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程度下降,同时因合并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硬化,使其发生体外循环并发症的机会增多。糖尿病的重要脏器损害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外科手术的结果,手术本身对心肺功能的创伤,加上糖代谢紊乱时机
-
糖尿病人血糖过低并非“好事”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会发生高血糖———糖尿病。而血糖也并非越低越好,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体内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50mg/dl(2.8mmol/L)时,就会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心慌,饥饿感、出汗、震颤等,严重者会出现脑功能障碍,如恍惚、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这种临床现象称为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也经常会发生低血糖反应,其发生常常出现在以下情况:①糖尿病早期②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③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主要发生在接受降糖药治疗期间,尤其
-
ii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易得乳腺癌
乳腺专科主任告诉我们,自从陈晓旭去世后,他的乳腺专科门诊爆满,原来一上午看50多个号已经超负荷,现在病人增加了一倍。多数是乳腺小叶增生的女性。在查出的乳腺癌患者中,他发现有一些人同时还有糖尿病。 据介绍,乳腺癌在女性45~49岁和60~64岁间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美国一项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可增加17%。 专家认为,2型糖尿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在此情况下有促进肿瘤生长的潜在危险,在治疗上可以选择
-
糖尿病 想要根治很难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 3000万糖尿病患者,世界排行第二 谈起糖尿病,傅教授如数家珍:“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同时它也是一种常见病、全身性疾病和终身性疾病,不容忽视。 “说它是常见病,是因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都很高并在持续上升。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1980年为0.67%,1994年为3.20%,1996年为3.21%。以上数字说明,国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进步?饮食结构改变,体力劳动减少,糖
-
糖尿病突发 “祸”源在哪里?
胰腺癌貌似糖尿病胰腺癌貌似糖尿病 李文说,早期胰腺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肿破坏了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甚至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不正常。所不同的是,胰腺癌伴发的糖尿病症状按正规的降血糖治疗,难以控制,反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胰腺癌貌似糖尿病 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和胰腺、胆道外科主任医师李文说,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兼有内、外分泌功能,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在分泌方面,虽然
-
血糖仪使用时应注意的要点
怎样采集血样?怎样采集血样? 怎样采集血样?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 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采血针是否可以反复使用? 严格来说不可反复使用。采血针一经使用,其针尖不再锋利,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钝。采血时,会因为针尖变钝而增
-
预知“胖瘦” 看血糖指数便了然!
吃什么最能减肥?专家最新发现:不是米饭、面条、面包、土豆和香蕉等低脂、低热食物,而是肉类、鱼类、蛋类和坚果等低糖、低碳食物。 粮食富含淀粉,淀粉和糖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科学家发现,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除外)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把部分血糖带到机体细胞燃烧提供能量,把多余的血糖送到肝脏合成指肪(糖原除外)。碳水化合物越精制,血糖波动越大,营养越缺乏。血糖波动和营养缺乏在短期内使你产生饥饿感和“好吃”感,而在长时期内使你的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症”
-
血糖监测是“全天候”不间断!
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均应是全天候的,只有全天候地使血糖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算真正满意的血糖控制。 正常人餐后2小时
-
小心!这是糖尿病前期
老张指着本子说:“2008年3月份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56mmol/L(毫摩尔/升)。过两个月再到医院做糖耐量测定,空腹血糖6.79,餐后2小时10.5,被诊断为糖调节受损。” 他顿了顿,“两个月前我换了家医院测血糖,有两天空腹血糖分别为7.13、7.3,并有口渴夜尿多的症状。但两次糖耐量测定结果分别为:空腹6.58、6.51,餐后半小时11.92、11.27,餐后1小时12.6、10.71,餐后2小时6.75、5.86,餐后3小时4.81、3.7。但这家医院的医生认为我是糖尿病
-
糖友必知的一些数据!
1、诊断:空腹血糖连续两天测定2次≥7.0mmoI/L或吃2两馒头餐后2小时血糖≥11.0mmoI/L,可诊断为糖尿病。 2、监测: (1)判定疗效:血糖(mmoI/L)空腹4.4~4.8为理想;空腹4.7~7.0,餐后2小时8~10为一般;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10为较差。 (2)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有糖尿病肾病或心脑血管病者,血压最好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肾功能:餐后血糖>28 mmOI/L表示
-
奇:糖尿病竟然也有“双胞胎”!
同时患有I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这种糖尿病被称之为"双重糖尿病"或者"混合型糖尿病".一般来说,双重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肥胖而被认为是的2型糖尿病,因为后者比较多见,但是随后的血液化验却显示他们的确是1型糖尿病.双重糖尿病引起的损害要比单纯一种疾病严重,并且其治疗需要联合的策略.1型糖尿病人一般都采取胰岛素每天注射,而2型糖尿病则要求不同的治疗手段和规律的血糖监测。 新的威胁——糖尿病也有Twins 同时患有I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这种糖尿病被称之为"双重糖
-
儿童期糖尿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3)易患各种感染,(4)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实验室检查(1)血糖(2)尿糖(3)糖化血红蛋白(4)β细胞功能测定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 (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
-
烟草植物中含有治病的成分
先正达先正达 研究小组计划,在患有免疫性疾病的白老鼠身上进行实验,以测试它们对药物的反应;接下来,他们也将测试,如果和烟草植物中的另一个成分谷氨酸脱羧酶(GAD65)配合,重复服用少量药物,是否能预防糖尿病。 先正达 2000 年11月13日, 阿斯特拉捷利康的农化业务-- 捷利康农化公司以及诺华的作物保护和种子业务分别从原公司中独立出来,合并组建全球最具实力的专注于农业科技的企业----先正达(Syngenta)。 新公司当时在瑞士、伦敦、纽约和斯德哥尔摩的证
-
幼儿的体重与糖尿病有何关系?
孩子出生体重过高容易引起糖尿病。那么到底孩子出生时重点好还是轻点好,出生时多重的孩子离糖尿病最远呢?下面是专家给出的解答。 专家介绍说,新生儿根据体重分为: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4kg之间)、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kg)和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kg)。 出生时体重过低和过高的新生儿(即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成年后更容易发生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发生糖尿病几率也相对更高。另外,对于母亲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来说,因为妊娠期间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所以出生后
-
推出新型的血糖仪-三诺血糖仪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迅猛增长。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另外糖调节受损的比例达到14.7%。城市糖尿病未诊断率达到57%,农村地区未诊断率高达67.64%。 据了解,长沙三诺系列血糖测试仪是利用生物传感器和微细加工技术自主研制的,主要用于糖尿病人血糖监测。 三电极试条,自动温度补偿,测试准确;全程自动测试,操作简单;虹吸自动加样;仪器和试条全部在中国国内生产,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公司已经在全国所有省份建立销售网络,产品5年包换,全国
-
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的处理要点
手术前处理:手术前处理: 手术前处理: 1) 血糖控制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2) 全面评价,争取在术前3日控制血糖在7.8-8.34mmol/L、尿酮阴性、尿糖24小时不大于10克;血糖过高或过低及不稳定均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3) 老年DM病人实施复杂手术,术前应停用口腹降糖药,长效胰岛素改用短效胰岛素; 4) 手术方案制定:以利于DM术后恢复,选择对病人损伤小、简单快捷而又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案。不宜扩大手术范围,尽量缩短手术
-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免疫因素1.遗传因素 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性不同。根据同卵双胎的研究,证明NIDDM的患病一致性为100%,而IDDM的仅为50%,说明IDDM是除遗传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2.环境因素 多年来不断有报告IDDM的发病与多种病毒的感染有关,如风疹病毒、肋腺炎病毒、可萨奇病毒、脑心肌病毒等感染后发生IDDM的报告。动物实验亦不足够的证据说明病毒感染,或化学毒如链尿菌素、四氧嘧啶等可直接破坏胰岛
-
儿童时期糖尿病分类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ant diabetes mellitus,IDDM)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a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3.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malnutrition related diabetes mellitus,MRDM)4.其他型5.葡萄糖耐量损伤(imparial glucose tolarance,IGT)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ant dia
-
摆脱糖尿病 专家有妙招
专家刘主任简介专家刘主任简介 专家刘主任简介 刘主任出生于中医世家,祖辈从洪武三年开始从事“消渴病”研究,从小受家庭熏陶,对中医有较深造诣,早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在北京中医进修学院攻读中医,1990年任职于西安唐都糖尿病研究院,多年来与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二十多位教授联合美国亚特兰大药物研究所合作交流,联合攻关,不断探究实践,总结祖国医学之精华及他几十年临床数万例治愈患者的成功经验,开创的“如意兴胰消渴汤”系列方剂,理论全新,效果独特,有着神奇疗效,得到国内国际同仁的一致好
-
防治儿童糖尿病 全家一起来
教育好您的孩子 十年前,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还是1型糖尿病,也就是青少年糖尿病。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和十几岁的青少年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种病以前只见于成年人。 作为这种“新兴流行病”的证据,一些诊所报告,现在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儿童糖尿病新增病例为2型。由于2型糖尿病多发于某些种族的人群,非洲裔美国人、西班牙人、拉丁美洲人或美洲印第安人的儿童,如果相对其年龄来说块头较大,再加上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其发病风险就很高。 还有第三种在儿童中很少见的糖尿病类型。称
-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1.酮症酸中毒2.低血糖3.感染4.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1.酮症酸中毒 IDDM病人在发生急性感染、延误诊断、过食或中断胰岛素治疗时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如前述。年龄越小酮症状中毒的发生率越高。新的IDDM病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时可误诊为肺炎、哮喘、败血症、急腹症和脑膜炎等,应予以鉴别。酮症酸中毒血糖增高可>28.0mmol/L(500mg/dl),血酮体可>10mmol/L(200mg/dl),血酮体中不仅有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还有多种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的许多酮体,如
-
糖尿病患者有的费用非花不可
专家介绍说:对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两笔必不可省的费用: 1.购买胰岛素笔针头的费用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证注射针头及时更换,千万不要为了省钱反复使用,否则可能因小失大,那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2.购买血糖仪和试纸的费用血糖稳定的患者,每周测定1~2次血糖。血糖比较稳定但正在用胰岛素者,每周选一天测定4次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不稳定者,尤其是严重高血糖或者有低血糖发作的患者,血糖监测一定要频繁,一天测7~8次,即三餐前后+睡
-
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哪些?
1.尿糖2.血液3.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基化血红蛋白1.尿糖 尿糖定性一般经常阳性,近年来改用尿糖试纸测尿糖与标准颜色比较。无试纸时仍用硫酸酮还原试剂(班替氏液)9滴加新鲜尿1没烧(煮)沸测尿糖。结果蓝色为(-),绿色(+),黄色(++),桔红色(+++),砖红色(++++)。在开始治疗时应每日于早、午、晚餐前及睡前留4次尿糖,每次留尿前30分钟先排空膀胱,再留尿检查,尿糖可表示二次留尿期间的血糖。急性紊乱期时还需留4段尿糖,即早餐后至年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睡前,睡后至次日早餐
-
臀围的大小与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人员是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对一千多名妇女进行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们根据臀围把这些妇女分成4个小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得出了这个一个结论。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臀部越大的妇女,越不容易生病,特别是患糖尿病、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小,而且寿命还越长。 参加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劳伦·利斯纳指出,现在看来,对于妇女来说,测量她们的臀围比测量腰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不过,研究人员目前还不清楚,臀围大的妇女为什么会比臀围小的妇女健康长寿。
-
糖友勿走进心理误区
误区之1:恐惧焦虑误区之1:恐惧焦虑 误区之1:恐惧焦虑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 误区之2:掉以轻心 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
-
糖尿病阶梯治疗方法并不完美
我国内分泌医学知名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近日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并能弥补传统疗法存在的缺陷。《柳叶刀》经过严格审核,向全球医学界公布了这一成果。 这一结果证明,相比传统的阶梯式疗法,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得到维持,获得更好的疗效。这表明,患者一旦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应及早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注射治疗
-
血糖监测金标准对糖友很重要
专家解释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患者某一具体时点——即“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完整地反映血糖控制的整体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显示患者2~3个月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它不仅能够衡量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反映血液细胞中被糖化的蛋白对患者组织器官伤害的情况,了解并发症发生的趋势。 国外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口服1次降糖药治疗与每天2次或3次相比,患者能显着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很有帮助。同时,一天只服一次药还可解除患者长期服药带来的厌烦心理,使服药更加规律,更利于将糖
- 首页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