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教您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的报道一直有很多,对于这种报道的真实性有的患者有所怀疑。由于当前的虚假广告过多,导致患者对于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的真实报道也心存质疑。这就给疾病的治愈带去了麻烦。 最近有部分患者在线咨询我院肛肠专家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有哪些?肛肠专家为大家讲解在生活中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第一、 第一、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预防直肠脱垂的方法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第二、 第二、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
-
直肠脱垂的日常护理我们该怎么做
概述病因症状治疗概述 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称为肛管直肠脱垂(脱肛)。假如只是粘膜下脱的临床上称不完全直肠脱垂(脱肛);直肠全层下脱称完全直肠脱垂(脱肛)。脱垂部分于直肠内即内脱垂,肛门外者为外脱垂。直肠脱垂(脱肛)多见于年老体弱者。病因 病因有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支持作用下降。如便秘、腹泻及长期咳嗽、腹内压增加致使肠粘膜下脱。此外,3期内痔,直肠息肉及肿瘤引起粘膜下脱。慢性便秘,肠疾病及精神原因,长期用力,腹内压力过度升高致直肠尾骨和肛提及其韧带萎缩松弛、肛提肌
-
专家解析直肠脱垂的常见病因
直肠脱垂为常见疾病,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虽然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有许多人对它不了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直肠脱垂的常见病因: 1、盆底组织软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2、长期腹内压力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 3、解剖因素。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
-
小孩直肠脱垂该怎么办
脱肛的症状是小儿在排便时,肛门口可看到有一圈红色肿块翻出,最初等排完便,这红色圈块能自行缩回到肛门内,但在下一次排便时它又脱出。初时脱出的只是部份直肠粘膜,脱出的圈不大而短,若这时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反复脱出,这红色的围块则逐渐增长,继之不能自己缩回,可只缩回一部份到肛门内,另一部份需要用手托一下才能缩回,再严重考便后脱出的不仅有粘膜而且还合并有直肠壁,还可整块的堵在肛门口,而必需用手帮助才能将脱出的肠管推进肛门。 有些体弱儿童,不仅在排便时脱出,还可在走路、跑跳、下蹲、咳嗽、打嚏喷、哭闹时也脱
-
中医让脱肛不再是烦恼
中医认为脱肛多因人体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湿热下注、久泻下痢,以致直肠不能收摄固涩。如《诸病源候论》说:“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固利久肠虚冷所为。”按中医理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理,治疗脱肛可以用收敛药物治标,用补气药物治本。 下面有三个小验方,脱肛患者不妨一试: 一、 内服治标:枳壳10克,升麻8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日煎服,一日两次。补气固脱。 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匀。用麻油调成50%浓度的膏药。睡觉前将药膏涂抹于肛门上,然后用手轻
-
直肠脱垂三大食疗方
很多人或许都依稀记得小时候直肠脱垂的经历。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 在治疗直肠脱垂的时候,可以采取饮食的疗法,直肠脱垂病人多数因中气不足,虚证居多。平时宜多食木耳、茄子、山药、芡实、鸡肉、羊肉、无花果、香菜等食物以增加营养,补其不足。 直肠脱垂三大常用食疗处方: 一配方:黄芪30克,猪大肠头1只。制法: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反复清洗并除味后备用。然后将黄芪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备用的猪大肠头一起放入冷水中煮,使大肠头煮烂,弃药渣,加盐、酒等佐料后食用。
-
直肠脱垂的食疗小偏方
黄芪白术粥:黄芪萸肉汤:绿豆糯米猪肠:绿豆糯米煮大肠:黄芪黄鳝红枣煲:黄芪芡实煲猪大肠:黄芪白术粥: 黄芪30克,白术、柴胡各15克,同加适量水煎40分钟,去渣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烂粥食。 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主治老年性中气不足,脏器用种无力所致内脏下垂;症见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黄芪萸肉汤: 黄芪30克、山茱萸10克加适量水共煎30分钟,去渣取汁,入瘦猪肉片100克煮烂熟,调味。饮汤食肉。 功能补气升提,益肾固摄。主治中气不足型内脏下垂;症见疲倦乏力,气短懒言。绿豆糯米
-
直肠脱垂手术还存在哪些问题
①复发率高②合并症多③后遗症多 成人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骶部4种。过去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对直肠脱垂的肠套叠学说进行研究,手术注意治疗直肠本身。手术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时对同一患者需要用几种手术方法。但直肠脱垂手术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复发率高 ①复发率高:无论何种手术疗法,都存在复发率高的问题。②合并症多 ②合并症多:易出现术后感染、出血
-
老人直肠脱垂应如何调理
直肠脱垂患者在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前,无论何时,只要直肠酞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首先要将其复位,以防嵌顿在肛门外,或者因为霸膜受到摩擦、挤压而导致黏膜渗出、出血等炎症反应。 1、饮食调理 老年人应均衡摄取各种营养成分,包括适量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维生意、矿物质等。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 2、生活调理 老年人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时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调理大便,防治便秘,不应用力努责,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看书看报。及时治疗可使腋压增加的疾病如馒性支气管炎、
-
导致直肠脱垂的因素有哪些
关于直肠脱垂的发病原理学说众多。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初期,指诊可以摸到疝,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开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凹陷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性疝,当腹内压力增大时直肠前壁沿这个凹陷向下滑动,以至脱出到肛门外。 另一种学说是肠套叠学说,认为由于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发生肠套叠而引起,这种套叠与一般肠套叠不同,套叠起点无固定部位,因反复下脱,逐渐向下移位,如乙状结肠末段下脱,然后直肠末段外翻。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脱垂套叠的形式较多。近年来,有的学者
-
直肠脱垂为何垂青于儿童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那么小儿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1)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发育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良、百日咳、肠
-
老人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老年人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有的人在排便或下蹲时,由肛门内翻出来一段肠子 ,在站立或便后有时还需用手托回去,这种病理现象俗称为“脱肛”。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的粘膜层或直肠全层组织松弛或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松弛失去扶持直肠作用,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肠管因结肠系膜太长,随着粘膜外翻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而老人又易患此病,这是为何呢?老年人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1)老年人直肠脱垂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 ”是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 2)由于
-
直肠脱垂患者该如何锻炼才有效
现在肛门脱垂的发病率也在日益高升,此病是一种很痛苦的疾病,必须重视治疗,除了积极治疗肛门脱垂外,还可以通过肛门功能锻炼来预防像肛门脱垂、肛裂等肛肠疾病,而且对于肛门手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肛门功能锻炼: 1、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2、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
-
怎样避免直肠脱垂的发生
脱肛的原因有两大类那么如何避免脱肛的发生呢? 脱肛的早期表现仅在排便时有一团红色的又湿、又软的肿块在肛站口,便后肿块很快架缩到肛门内。反复发作后,肿块不能立即回缩,必须用手帮助把肿块回复。由于经常脱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现充血、水肿、出血、溃疡,甚至坏死。脱肛的原因有两大类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
-
直肠脱垂的自我诊断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肠壁经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并不常见。如脱出部份仅为直肠粘膜,称部份性脱垂;如为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除以上分类外,尚有内脱垂,即近端较活动的乙状结肠或直肠向远端较固定的直肠套叠,而未脱出于肛管外,亦称套叠性脱垂。临床症状 直肠脱垂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小几和老年多见,高峰发生率在60~70岁。女性较多,男女比例为1:5。 病程发展缓慢,多数病人早期常有轻微症状,如肛门直肠痛、排便时不适、排便开始时
-
是肿瘤还是直肠息肉
引起直肠息肉的病因 专家说要想预防直肠息肉就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过运动,形成定期排便的习惯!下面来说看看哪些因素会引起直肠息肉:引起直肠息肉的病因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
-
怎样判断是否患了直肠息肉
第一第二另外 要如何才知道自己是否有直肠息肉呢?其实很简单。第一 第一,我们先看看是否有便血,这是它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是出现鲜血在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这就是典型的便血。第二 第二,发现排便时有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这两种情况是最容易感觉到的。第三,我们可以用指头检查一下,这叫做直肠指检。若是直肠中、下段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另外 另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会有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也就是所谓的想拉却拉不出来。 除了这些方法,一般建议读者到医院做直肠镜检,这是因为
-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用以下方法: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
-
发现直肠息肉是否都得动刀
直肠息肉是否都要切除 在决定是否要开刀之前,让我们先了解肠息肉究竟是什么“东东”。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来说,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可小至芝麻、绿豆,也可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带蒂息肉、亚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 直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新生物性、炎症性、错构瘤性、增生性等5类,其中新生物性,即肿瘤性,主要指肠道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80%左右,对身体的危害也最大,因为它有癌变可能(据统计单发肠腺瘤癌
-
西医如何治疗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西医治疗方法预防直肠息肉西医治疗方法 1.经肛门切除 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线距肉眼所见腺瘤缘不少于1cm。 2.电灼切除 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 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 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
-
直肠息肉该做哪些检查
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性质、类型、有否癌变的可靠方法。 1.组织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 2.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直肠指诊:直肠指诊颇重要,可发现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腺瘤。如摸到肿瘤光滑、活动、圆形、质软、有弹性,多提示为管状腺瘤,若摸到的肿瘤不光滑、分叶、扁平或广基状、质地柔软,往往提示绒毛状腺瘤。如肿瘤质地不均、固定、
-
直肠息肉术后如何护理
直肠息肉术后护理 直肠手术后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直肠息肉术后护理 直肠息肉术后护理: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5)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
直肠息肉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生活中,有人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重视该病的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①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②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③及时彻底的治疗:检
-
直肠息肉患者不宜吃什么
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表面带血,除到医院就诊治疗外,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四点: (1)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3)不宜食过咸食物,如咸肉、咸蛋、咸菜、腌制海味等。食过咸食物,会导致出现水肿、体重增加等症状。 (4)不宜吃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等)有助热生火,使肝火更旺,加剧神经
-
直肠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来讲,儿童期直肠息肉的恶性变的可能性较小;成年人,随着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着增加。总的癌变率在10%-20%左右。 息肉发生癌变的理论有两种学说: 一是认为各种致癌因素首先在肠内形成腺瘤样息肉,在此基础上再癌变,因此被公认为息肉是癌前病变,特别是腺瘤,绒毛状腺瘤,或乳头状腺瘤,有恶变倾向; 二是新生癌学说,即不经过腺瘤过程,而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由正常黏膜直接到癌。普遍认为,息肉随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息肉小于0.5cm,绝大多数是良性的,癌变率仅0.6%,
-
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那么,为什么会得直肠息肉呢?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您介绍一下吧。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直肠息肉病因繁杂,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组织结构异常 如幼年性息肉,即属错构瘤性息肉。 2.基因遗传 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人常有家族性发病史。 3.感染 部分息肉可由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直肠黏膜,由肠道炎性病变增生而
-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专家介绍:直肠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仅几毫米,像小米粒一样,也有大到直径3到4个厘米的,甚至可以阻塞肠道,导致肠梗阻。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 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 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
-
直肠息肉的症状特点
直肠息肉的症状特点 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因此早期发现很重要,下面就给您介绍一下直肠息肉的症状特点。直肠息肉的症状特点 直肠息肉的症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
-
直肠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
直肠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直肠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 网友问:直肠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是不是很多检查项目呢? 专家答疑: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性质、类型、有否癌变的可靠方法。 1.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2.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组织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
-
直肠息肉中医怎么治疗
直肠息肉中医怎么治疗直肠息肉中医怎么治疗 网友问:直肠息肉中医怎么治疗?必须西医切除吗? 专家答: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
- 首页上一页 3456789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