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都有哪些呢?
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有哪些呢?一、瘢痕支持固定术二、线状烙法三、粘膜切除缝合术四、直肠前方悬吊固定术(Ripstein手术)五、肛管直肠缩窄术六、纵切横缝术七、肛门紧缩术八、注射疗法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有哪些呢?一、瘢痕支持固定术 适用于I、Ⅱ度直肠脱垂,并伴有肛门松弛者,但对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的病人,不宜使用。 操作
-
肛门功能锻炼有益肛脱患者
这里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肛门功能锻炼: 1、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2、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3、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4、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
-
哪些因素引起直肠脱垂?
哪些因素引起直肠脱垂?一、盆底组织软弱二、长期腹内压力增加三、解剖因素哪些因素引起直肠脱垂?一、盆底组织软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二、长期腹内压力增加 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三、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
-
直肠指诊鉴别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定义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共分三度:直肠脱垂的定义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 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
-
直肠脱垂发生的两大学说
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1、肠套叠学说:2、滑动性疝学说: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1、肠套叠学说: 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2、滑动性疝学说: 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
-
老年人便秘蹲厕所应提防哪些危险?
心脑血管意外诱发痔疮体位性骨关节障碍子宫脱垂肛管直肠脱垂 日常生活中,蹲厕时发生险情的事时有耳闻。那么蹲厕时到底潜伏着哪些隐患?该如何防止呢?心脑血管意外 因为排便时需要屏气和收缩腹肌。屏气时肺、胸、腹内压力明显升高,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会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屏气结束时肺、腹腔压力突然降低,又会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突然增高。 因此过分用力排便可能会使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塞
-
九旬老太长年被痔疮脱肛折磨
黄老太直肠脱出体外10厘米长患痔疮可引发心脏病黄老太直肠脱出体外10厘米 记者了解到,黄老太来自湖南娄底,共有7个儿女。由于操劳过度、营养欠佳,加上长期便秘,从46年前开始,她就饱受痔疮之苦,并发展成便后脱肛。因为觉得害羞,黄老太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也没有到医院进行治疗。4年前,黄老太的病情愈发严重,每次便后肛门都会掉出来拳头大小的直肠,甚至有时咳嗽一声或者用力打个喷嚏,都会导致直肠从肛门脱出。 黄老太的儿女带着九旬老母亲到当地的多家医院求治,但都因为老人年迈体弱,医生认为风险太大,不
-
活检对于大肠息肉切除的重要性
肠息肉一直被视为主要的癌前病变,现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7月份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就发现了5块结肠息肉,好在术后病理显示没有癌变。早在1998年和1999年,布什就做过两次肠息肉切除手术,怎么又会长出息肉呢? 对此,武警总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金伟森表示,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肠息肉复发的另一
-
活检对于肠息肉的重要性
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性增生的后果,总之肠息肉一直被视为主要的癌前病变。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20088年7月份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就发现了5块结肠息肉,好在术后病理显示没有癌变。早在1998年和1999年,布什就做过两次肠息肉切除手术,怎么又会长出息肉呢? 专家解释: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
切除肠息肉做活检进行病理分析
肠息肉一直被视为主要的癌前病变,现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7月份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就发现了5块结肠息肉,好在术后病理显示没有癌变。早在1998年和1999年,布什就做过两次肠息肉切除手术,怎么又会长出息肉呢? 对此,肛肠科金副主任医师表示,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肠息肉复发的另一个因素与生活习
-
小儿便血的肠道因素
黄女士发现自己不到三岁的小孩便血,立刻带着孩子到好几家医院治疗后还是反复出现便血症状。领黄女士担心的是,她的小孩既无腹痛,肛门也未发现出血病征,也无其他不适表现,出血的原因一直未能明确。 听了黄女士简单的介绍,医生怀疑患儿肠道可能有问题,需要实施肠镜检查。患儿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经过肠道清洁等准备后,在静脉麻醉下,对患儿实施了全大肠电子结肠镜检查术。结果发现患儿的直肠黏膜上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息肉,伴有表面糜烂与渗血———原来这是孩子便血的罪魁祸首。 为免患儿再次接受肠镜检查的麻烦,内镜医
-
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
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者可见有结肠息肉发生,往往是出现“炎性息肉”,本文介绍结肠息肉的防治。 如何预防和治疗结肠息肉? 我今年70岁,1981年因大便不正常、有黏液,去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慢性结肠炎,1992年复查时发现有一0.5厘米的“腺瘤”,当即切除,经病理检查未发现其他问题。2004年12月结肠镜再次发现两处有肿物,切除后做病理检查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听说这种病癌变率很高,我很害怕。请问就我目前的情况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怎样
-
大肠息肉的病变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 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 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
-
直肠息肉在西医常见发生的因素
(1)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 西医认为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3)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
-
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1、便血:1、便血: 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到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表面带血,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2、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直肠指检:直
-
探讨直肠脱垂的治疗与研究现状
1. 直肠脱垂临床表现2. 直肠脱垂病因3. 直肠脱垂病理生理4. 直肠脱垂手术治疗4.1 经会阴部手术4.2 经腹部修补5 手术疗效的评价1. 直肠脱垂临床表现 直肠脱垂常风于3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成人,儿童发病与性别无关,但成人中女性较常风,约占80%~90%。糖尿病、脊髓脊膜膨出、脊柱裂、脊髓操作、马尾综合征、椎间盘疾病、脊髓或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在直肠脱垂病人中较常风,成为影响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直肠脱垂可以是独立病,也可与其他盆底异常合并存在。一些病人合并有产伤或既往有直肠肛管
-
当心!小孩久坐便盆容易患脱肛!
直肠脱垂,也叫“脱肛”。为什么小儿久坐便盆会引起这种病呢?小儿正在发育时期,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的肌紧张力较低,直肠和肛门周围的组织也较松弛,再加上便后肛门收缩力不强,直肠不能立即还纳,形成直肠脱垂,给小儿带来痛苦。预防小儿直肠脱垂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如有便秘时,可喝些蜂蜜水。治疗早期部分直肠脱垂可练习卧位排便,便后大人帮助将脱垂部分还纳肛内,拉拢两侧臀部用胶布固定。严重时可考虑作手术治疗。直肠脱垂,也叫“脱肛”。为什么小儿久坐便盆会引起这种病呢?
-
脱肛的中医保守法治疗法
肛门功能锻炼1、提肛门运动:2、仰卧屈膝运动:3、快速收缩运动:4、指扩运动: 直肠脱垂以儿童、老年人较多。在发生腹泻、痢疾或病后营养不良时,易发生直肠脱垂。成年人发生直肠脱垂,多与便秘、腹泻、肛门括约肌松弛以及精神、神经疾患有关。 直肠脱垂的治疗,有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两种。幼儿的直肠脱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倾向,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根治腹泻、痢疾、营养不良等疾病,一般可选用补中益气,涩肠固脱的中药内服或外用熏洗。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党参、白术、白芍、黄芪各
-
新生儿直肠肛门检查及保健
新生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喂奶后腹部膨胀,出现呕吐,继尔皮肤干瘪、消瘦,若出现这种症状,即应考虑锁肛症,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则易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致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的锁肛症,常常被忽视,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要予以全面的体检,并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以防止发生新生儿死亡。 若患儿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则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排便疼痛,啼哭,便极细,量少,腹部胀痛,消化不良,消瘦。 若患儿并发有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大便则会从尿道或阴道排出,此类新生儿不会导致死亡。但若粪便的异常排泄没有被注
-
脱肛患者要做那些日常常规护理
直肠脱垂发病机理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有以下几种:(一)盆底组织软弱(二)解剖因素(三)长期腹内压力增加直肠脱垂患者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提醒:直肠脱垂发病机理 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一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二是肠套叠学说: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
-
直肠脱垂患者应注意的饮食调养
从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来看,饮食对于直肠脱垂患者的康复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从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来看,饮食对于直肠脱垂患者的康复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油、芥末、辣椒等;不宜过食油腻;不宜食用带鱼、螃蟹等发物。 (2) 直肠脱垂患者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 (3)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
-
直肠脱垂易青睐哪些人群?
老年人为何易患直肠脱垂?小儿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老年人为何易患直肠脱垂? 1)对老年人患直肠脱垂的治疗,既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更应重视全身整体的状况。 2)老年人直肠脱垂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 "是老年人发病的主
-
直肠息肉手术后应注意调养
那直肠息肉手术后营养怎么调理呢?有什么注意事项? 肠道症状常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等.部分管状腺瘤患者可见轻度腹泻, 粘液便,排便不畅,便条变细、腹痛等症状;多数绒毛状腺瘤患者可见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是其特点,有时还可出现里急后重,大便不爽等症状;据统计,幼年性息肉患者中5-19%者可见腹泻,2-13%者可有便秘;腹泻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主要症状. 常表现为粘液血便,还可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那直肠息肉手术后营养怎么调理呢?有什么注意事项? 那直肠息肉手术后营养怎么调理呢?有什么注
-
关于脱肛病因的讨论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肠壁经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并不常见。 大量病例资料提示本病与发育缺陷有关:如小儿骶骨曲发育不全,直肠正常平面位消失,直肠前陷凹腹膜返折过低,老年性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致肛提肌分离或会阴撕裂等。故本病多见于小儿、老年及多产妇女。 此外,长期腹泻或便秘、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也常为本病的诱因。 近年来国外有人研究,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如Goligher报告10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3
-
为何小儿那么容易患脱肛?
那么为什么小儿易患脱肛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先天因素:2、后天因素:那么为什么小儿易患脱肛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先天因素: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2、后天因素: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
-
提示直肠息肉的几大症状
1、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2、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3、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4、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5、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6、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
-
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除?
什么是肠息肉?肠镜能否辨明息肉的性质?发现肠息肉是否都要切除?肠息肉手术参考费用切除息肉一定要开刀吗?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可小至芝麻、绿豆,也可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 从形状上来说,有带蒂息肉、亚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新生物性、炎症性、错构瘤性、增生性等5类,其中新生物性,即肿瘤性,主要指肠道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80%左右,对身体的危害也最大,因为它有癌变可能(
-
家族性结肠息肉用药指导
家族性结肠息肉用药原则家族性结肠息肉治疗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家族性结肠息肉用药原则 1、局限于大肠息肉可行手术切除。 2、不能手术者可用庆大霉素、灭滴灵、一般止血药物,维生素及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 3、出现并发症或息肉恶变应作病变肠段切除时,需用“a”、“b”、“c”项中、输液、抗生素、止血药、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a氨甲苯酸a 甲硝唑a 硫酸庆大霉素b
-
提防结肠肉息癌变
结肠息肉会遗传吗?结肠肉息容易发生癌变提防结肠肉息癌变的措施结肠息肉会遗传吗?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很容易发生癌变,目前该院接诊的最小癌变患者只有16岁,而50岁以后的患者100%会癌变。一旦诊断为癌症,即使大肠全部切除,息肉也会转移到胃部、食道等,治疗效果不理想。 专家介绍说,结肠息肉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结肠肉息容易发生癌变 目前在临床接触的患者中,所患息肉数量从百十个到几千个不等,小的息肉也有黄豆大小,其组织结构和腺瘤一样,但在癌变前没有任何生命危险。 息肉如果在结肠内长期受到各
-
直肠息肉的症状及其分类
腺瘤息肉会癌变吗?直肠息肉的症状及其分类腺瘤息肉会癌变吗? 息肉癌变的理论历来有两种学说。一是成瘤学说,即认为各种致癌因素首先在肠内形成腺癌性息肉,在此基础上再癌变,已被公认。二是新生癌学说,即认为不经腺瘤过程,而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由正常粘膜直接癌变。 普遍认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 从病理组织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 ,占5%,混合型腺瘤癌变率为20% ,而绒毛状腺瘤
- 首页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