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病人具有过分追求安全感、苛求完美而导致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的尖锐冲突,表现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的其中一种或兼而有之。在我国,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强迫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在中小学生中的发病有所增加。
得了强迫症,不要讳疾忌医,羞于启齿,更别把它当作是精神病。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不属于精神病,因为这类病人有完好的自知力、判断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强迫症状深深地害苦了自己。
这时,需要早点找到精神、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干预,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五花八门的强迫症状
有人走路时忍不住要不停地数电线杆,走楼梯时一遍又一遍地数台阶;有人不敢拿菜刀,因为他生怕自己会用刀砍死亲人;有人看到迎面开来汽车就紧张得两腿发颤,因为他不想自杀,可是扑到那车轮底下体验死亡滋味的好奇心却十分强烈;有的学生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因为一直觉得周围有异性同学在注视她(他);或者她(他)的目光很难移开教师身上的某个部位,当教师转身看不到时,便急切地希望老师赶快转回来;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涂改,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穷思竭虑某个自己的学问无法达到的问题:“人的后脑勺为何不长一只眼睛?”“人死了为什么不能活过来?”诸如此类,搅得他精疲力尽;平常最多见的是以“讲究卫生”为由,反复洗手、洗衣、洗澡,害得皮肤发白、脱色。
强迫症预防,从小开始
强迫症一般在青少年期发病。孩子的心理很稚嫩,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容易受外界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影响。
父母的气质如果有焦虑特质,以及生活作风刻板僵化,可以造成子女焦虑水平高,观念和行为缺少变通和灵活性,甚至过于僵化;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分溺爱或严厉等,经常横向比较,自尊心受损,可以造成亲子关系不良,诱发强迫症。另外,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分数和名次,不允许孩子犯错误,造成孩子长期心理紧张,害怕出错和考试失败,也容易助长强迫症。
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对青少年儿童应该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宽容,不要限制太多,要求过于苛刻,更不要动辄对儿童进行惩罚。允许儿童和青少年犯错误,这并不是说,不可指出他们的错误,关键在于不应该因为错误否定他人,应该清楚错误的是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对于预防强迫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适当的纵向比较,可以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对错行为的差别,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如何区别强迫症与其它疾病
- 提醒:反复洗手锁门可能患强迫症
- 手机让女人患上“强迫症”
- 看见死老鼠也能患上强迫症
- “无法容忍”的强迫症
- 六个小窍门帮你克服焦虑症
- 长期焦虑危害大 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 心情焦虑怎么办 这些食物帮你缓解
- 专家详解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 婚前焦虑症是什么 如何缓解
- 6个表现让你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焦虑症
- 警惕长期焦虑症带来的3大危害
-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学会自我放松很重要
- 焦虑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如何自我治疗
- 焦虑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可以自愈吗
- 焦虑症判断有三招 危害不容小觑
- 讲解分离焦虑症 预防方法怎么做
- 焦虑症症状早知道 常见病因是什么
- 5大症状警惕焦虑症发生
- 焦虑症十大症状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