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代社会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却愈来愈高,世界卫生组织曾有调查数据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任李中表示,在其门诊求医的人群中,因睡眠障碍而来的人也约是这个数字。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睡眠追求良好睡眠呢?李中主任给大家支了几招。
专家简介
李中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港大医学院高访学者,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任。在国家临床重点神经科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23年,熟悉并掌握神经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在全国医师协会、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及省医学会、医师协会等相关专业领域担任副主委、组长,常委,特聘专家,并担任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项目评审专家、香港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医学工程与信息学英文杂志(IJMEI美国www.inderscience.com)特约编委及审稿人。主攻研究方向为认知记忆障碍及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及(干细胞)神经再生治疗。
怎样才叫睡得好?次日精神最重要
人们往往将每日睡够8小时甚至睡眠时间越多越好做为评判睡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李中主任并不如此认为,“合适的睡眠时长一般来说是7-8小时,但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是否睡得好睡得够,关键看次日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睡不够不好,睡得多也不行,李中主任表示,有研究显示,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会使大脑提前老化,长期睡懒觉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状的出现。
好睡眠应遵循自然周期 追求自然醒
在起床过程中,很多人会依赖闹钟。李中主任认为,好的睡眠应追求“自然醒”,依靠闹钟起床短期无所谓,但是如果长期在闹铃声中突然被吵醒,打断睡眠周期,肯定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那什么是睡眠周期呢?睡眠周期,是指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国际睡眠医学学会将睡眠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不同阶段,5个周期循环往复。李中主任说,在这个睡眠周期中,深睡期尤为重要,如果身体一直处于浅睡期,睡眠的“修复”作用则无法体现,还可能会“越睡越累”,闹钟的突然刺激极有可能打断这个周期,因此,追求好睡眠,最好能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让“生物钟”替代闹钟。
失眠≠失眠症 助眠方法多是病症需就医
人的一生中基本都会遇到过“失眠”的状况,但是失眠与失眠症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通常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才会考虑失眠症。”李中主任说。
当出现失眠之后应怎么办呢?李中主任表示,帮助调节睡眠的方法很多,如良好的睡眠环境——合适的温度湿度寝具等,舒缓的音乐,规律的作息时间,放松的运动,温暖的热水澡……甚至于与宠物相处,都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李中教授提醒,以上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只是辅助措施,如果达到失眠症的临床标准,应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多导脑电图、颅脑CT检查等,排除相关疾病,并进行治疗,切不可擅自服用安眠药,滥用失眠药反而会损伤身体。
相关文章
- 彭康:失眠多因“放不下”
- 失眠影响工作及社交活动 要使用安眠药
- 打鼾白天困倦 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怎么与精神病患者很好的相处
- 李涛平:睡觉无梦和多梦也是病!
- 潘集阳:老年期抑郁症复发率高
- 警惕!中度以上抑郁症不治疗可能会自杀
- 精神科专家呼吁:精神疾病不可怕也不丢人
- 老年抑郁患者急增 心情郁闷超两周应就医
- 90%的失眠为心身共病 体质问题或为主因
- 潘小平:心慌紧张是焦虑障碍
- 贾福军:焦虑障碍成青年精神杀手
- 长期头痛失眠小心抑郁症
- 心理医生:预防抑郁的三个心理建议
- 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精神疾病?
- 精神病人猝死街头 院方责任人受罚?
- 校园恶性事件后系列分析(三)
- 校园恶性事件后系列分析(二)
- 校园恶性事件后系列分析(一)
- 怎么有效的戒断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