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走进爱的误区 易出现社交恐惧
“几乎所有母亲都希望成为孩子心中的完美妈妈,她们通过不同方式向孩子传达爱——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但有些妈妈容易走进爱的误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可能使自己出现社交恐惧。”贾艳滨教授表示,所谓爱的误区就是指,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为孩子准备早餐和晚饭,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不可以离开她的视线范围等等。
“在这种爱的模式下,不仅使孩子过分依赖妈妈,还会使妈妈严重缺乏对外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交际圈子,有可能出现社交恐惧。”
妈妈出现社交恐惧后 抗拒与外界交往
“出现社交恐惧的妈妈对外界存在一种抗拒的心理,当与陌生人交谈时容易紧张、害怕。但她们在家里并没有任何异样,能与家人、孩子正常沟通、玩耍。”贾艳滨教授表示,有的患有社交恐惧的妈妈不仅不主动与人打招呼,有时甚至刻意回避,视而不见;有的参加同事、朋友聚会时,总是表现得紧张兮兮,生怕自己说错话而遭到嘲笑。
贾艳滨教授表示,虽然这种社交恐惧不会对生活或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长期的潜移默化下,这种负面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阻碍因素。因此,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妈妈们应该努力克服社交恐惧。
学会放手告别社交恐惧 做一个完美妈妈
“轻度的社交恐惧可通过行为治疗缓解。行为治疗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你哪方面不行,就越要逼自己做关于那方面的事,慢慢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贾艳滨教授表示,如一些出现社交恐惧的妈妈害怕处于大庭广众之下,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医生就会带她到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在人群中穿梭行走。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难受,但经过一段时候后,就会发现好像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痛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她可能能够独自一人在人群中穿梭。
除了专业的治疗外,家人的支持,以及自身的配合也非常重要。贾艳滨教授说,随着孩子长大,妈妈应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当一面,与外界交流。同时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多与其他妈妈交流育儿心得,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一起结伴出游,开阔眼界,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既能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又不会失去自己的生活,这样才算的是一个完美妈妈。
相关文章
- 儿童恋物癖源于缺乏安全感
- 失眠症状是应激反应 不是病
- 心理疗法是治疗失眠症的首选
- 治疗躁狂症 应首选心境稳定剂
- 春季需警惕情绪出现“晨重夜轻”
- 躁狂症易感人群 应少吃减肥药
- 好睡眠不一定要睡够8小时
- 彭康:失眠多因“放不下”
- 失眠影响工作及社交活动 要使用安眠药
- 打鼾白天困倦 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怎么与精神病患者很好的相处
- 李涛平:睡觉无梦和多梦也是病!
- 潘集阳:老年期抑郁症复发率高
- 警惕!中度以上抑郁症不治疗可能会自杀
- 精神科专家呼吁:精神疾病不可怕也不丢人
- 老年抑郁患者急增 心情郁闷超两周应就医
- 90%的失眠为心身共病 体质问题或为主因
- 潘小平:心慌紧张是焦虑障碍
- 贾福军:焦虑障碍成青年精神杀手
- 长期头痛失眠小心抑郁症
热门文章
-
社交圈中常见的七大病态心理
2023-02-24 09:14
-
心理治疗妄想症
2023-02-24 09:13
-
社交恐惧症的特征及表现
2023-02-24 09:10
-
避免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 推荐4种方法
2023-02-24 09:10
-
如何治愈社交焦虑症
2023-02-24 09:06
-
为何会有社交焦虑障碍
2023-02-24 09:06
-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症
2023-02-24 09:05
-
社交焦虑障碍怎么产生
2023-02-24 09:05
-
社交焦虑障碍如何产生
2023-02-24 09:05
-
怎么消除社交焦虑症
2023-02-24 09:05
-
如何克服社交场合的焦虑
2023-02-24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