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
1、肠套叠学说:
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
2、滑动性疝学说:
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
也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学说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滑动性疝也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没有影响到整圈肠壁。而后者是全层套叠。
热门文章
-
直肠脱垂诊该如何诊断?
2023-02-24 09:17
-
为何小儿久坐便盆易肛脱?
2023-02-24 09:17
-
直肠脱垂如何确诊?
2023-02-24 09:17
-
预防注射术后感染的三大问题
2023-02-24 09:17
-
直肠脱垂患者的饮食调养
2023-02-24 09:17
-
肛管直肠脱垂术后怎么保健
2023-02-24 09:17
-
小儿患直肠脱垂后可以自愈
2023-02-24 09:17
-
预防小宝宝直肠脱垂
2023-02-24 09:16
-
什么原因引起直肠脱垂
2023-02-24 09:16
-
为什么婴幼儿和老年人容易患脱肛
2023-02-24 09:16
-
5招预防直肠脱垂效果佳
2023-02-24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