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出肛门外,多见于5岁以前的小儿,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到了5岁以后少见。
小儿直肠脱垂的原因是小儿骶骨弯曲尚未形成,因此直肠处于比较垂直的状态,而且比较活动,与周围组织固定不充分,这样肛门括约肌负荷量比较大。因小儿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若有营养不良和支持直肠的组织变得软弱的情况,直肠就容易脱出。
小儿消化不良、受凉或肠道感染等原因均可引起腹泻,这是经常发生的病理现象。而腹泻长期不得治愈或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直肠周围支持组织松弛,不能固涩,而发生直肠脱垂。所以当小儿需警惕腹泻,有出现腹泻时应及时治疗。
热门文章
-
直肠脱垂诊该如何诊断?
2023-02-24 09:17
-
详解:预防直肠息肉
2023-02-24 09:17
-
儿童型直肠息肉 妈妈需留心
2023-02-24 09:17
-
直肠息肉术后八大注意
2023-02-24 09:17
-
引起直肠息肉的几点因素
2023-02-24 09:17
-
直肠息肉患者切勿掉以轻心!
2023-02-24 09:17
-
直肠息肉用药原则及疗效
2023-02-24 09:17
-
如何治疗肠息肉?
2023-02-24 09:17
-
为何小儿久坐便盆易肛脱?
2023-02-24 09:17
-
直肠脱垂如何确诊?
2023-02-24 09:17
-
预防注射术后感染的三大问题
2023-02-24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