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窦内皮细胞内WP小体的出现可能是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环节。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肝脏微循环程度呈正相关,可以反映肝脏微循环状况。
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菊人教授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厅计划课题《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探讨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组织学表现、发现机制及治疗方案,日前取得成果。
研究人员选用小剂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改善肝脏微循环的治疗,治疗结果表明:小剂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明显降低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改善肝功能,肝脏组织学显示肝窦腔淤血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减轻,肝细胞及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也显著减轻。
研究表明,各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皆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在光镜下表现为肝窦腔狭窄、肝窦内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在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缩小,基底膜形成,狄氏腔内胶原纤维沉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虽肝功能正常,同样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
热门文章
-
保护肝脏 日常行动是关键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2023-02-27 15:24
-
城市丽人护肝有方!
2023-02-27 15:24
-
治疗乙肝必须“三管齐下”
2023-02-27 15:24
-
乙肝病人想要有好的睡眠 专家有招
2023-02-27 15:24
-
护肝的六条生活小常识
2023-02-27 15:24
-
做好以下五点免受乙肝侵扰!
2023-02-27 15:24
-
教你如何与乙肝和平共处
2023-02-27 15:24
-
得了乙肝怎么保养?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也有轻松生活的权利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2023-02-2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