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40定期筛查肝癌 乙肝病是发病高危诱因
年过40定期筛查肝癌 乙肝病毒是发病高危诱因>>>推荐阅读:肝病专栏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教授
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约34.4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55%。相对于高死亡率,早期肝癌的发现比例却较低。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肝癌综合治疗新进展专题研讨会》上,权威的肝癌专家呼吁:40岁以上人群,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脏B超和抽血验甲胎蛋白,尤其是乙肝患者更要进行规范性治疗,谨防病情恶化发展为肝癌。
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
据“广州社区人群肝癌高危因素调查”显示,肝炎病毒、黄曲霉素污染、酗酒、饮用水污染和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肝癌的五大高危因素。
“在广州,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首要的危险因素,”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郭荣平教授说,“据统计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达人口总数的10%,而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大200倍。”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肝癌患者经历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专家发现,90%以上的肝癌患者患有乙肝,而病情反复波动。肖先生就是一名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他说,6年前弟弟得了肝癌去世,当时他也做了肝功能检查,查出有乙肝,1年后就转化为肝硬化了。因为经济原因,一直没有治疗,拖了五年,直到最近腹部剧烈疼痛才去肿瘤医院求医,结果证实已经到了肝癌晚期。
因此,乙肝患者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病情,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保持病情稳定,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B超和验血早期发现“小肝癌”
随着乙肝在广东的流行,肝癌的患者也在持续增加。“每年医院肝胆科都有超过1000例肝癌住院病人”该院肝胆科主任陈敏山说,“来医院就诊患者一经发现,有95%以上是中、晚期肝癌,一般都是体检时发现,或者出现有右上腹胀满、不适或隐痛、上腹部的肿块才来看医生,早期的小肝癌(国际标准为肿瘤直径<3厘米)占不到10%的比例”。
由于早期肝癌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察觉,因此专家强调,一定要重视健康体检,4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做肝脏B超和抽血验甲胎蛋白(AFP),这样才能早期发现“小肝癌”。而以下肝癌的高危人群每半年要做一次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必要时采用CT筛查:
(1) 肝癌高发区的自然人群;
(2) 有肝炎病史或HBsAg(+);
(3) 有肝癌家族史;
(4)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患者;
一把手术刀无法赶尽杀绝肝癌
肝癌的恶性度很高,我国每年发病30多万,死亡也30多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相当,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一半以上。目前,肝切除术是疗效最好的治疗手段,术后五年生存率约为30%-40%,而小肝癌术后却可以达到50%-60%,大肝癌仅为20%左右。
可见早期发现肝癌,对于治疗效果来说有多重要。然而,作为肝胆外科专家,陈敏山教授说,仅仅依靠一把手术刀,是很难将肝癌赶尽杀绝,因为它的转移发生率也很高,即使是小肝癌也可能出现转移。所以,在整个肝癌的治疗过程中,一直强调“早期有效治疗、综合治疗、反复治疗”的三个重要原则。
大米发黄后可诱发肝癌
陈敏山最后强调,过去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肝癌的法宝,现在涌现出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比如射频消融克治小肝癌、分子靶向药物对付晚期肝癌等,医生应该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相互组合,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肿瘤生长。 相关知识链接大米发黄后可诱发肝癌
大米有其原有的正常颜色,若出现了淡黄色,我们称它为黄变米。大米变黄是因为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致使霉菌繁殖,出现霉变现象并呈现出黄色。霉菌中包含真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它是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的有毒代谢物的统称。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据报道,一些不法商贩把这种霉变的黄大米卖给农民工,并且已经被端上了餐桌。也就是说,这些每天吃着民工粮的民工,其实每顿咽下的很可能都是高致癌物。
另外,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还有多种粮油作物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豆等。大量资料证明,在高温的东南和中南地区,此类污染尤为严重。
识辨黄大米的常识:
1.颜色:米粒暗淡无光,表面呈黄色,或有白道沟腹,发脆,易断。
2.气味:有霉味,硬度低。
3.品尝:蒸煮后黏度小,食用时口味寡淡,有霉味,口感粗糙。
酗酒可增加肝细胞肝癌的发生风险。
意大利布雷西亚的研究人员选取464例(380例男性)首诊为HCC的患者进行研究,同时以824例(686例男性)无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人员分析了男性和女性饮酒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同时还评估了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对肿瘤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日饮酒超过60克者的HCC危险性增加。饮酒时间和开始饮酒的年龄对肿瘤发生几率没有影响。戒酒1至10年者的HCC危险性高于现行饮酒者。
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没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时,饮酒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显著。而且,饮酒与感染没有协同作用。如果病毒性肝炎患者每日饮酒超过60克的话,其HCC危险性增加了大约一倍。
热门文章
-
肝病患者生活中的13个注意
2023-02-27 15:24
-
预防乙肝变肝癌要注意以下六点
2023-02-27 15:22
-
乙肝如何预防肝癌
2023-02-27 15:22
-
要当心小三阳转变成肝癌
2023-02-27 15:21
-
“小三阳”更易转展为肝癌
2023-02-27 15:20
-
如何治疗乙肝小三阳才能预防肝癌
2023-02-27 15:19
-
认识无症状乙肝大三阳
2023-02-27 15:18
-
大三阳并非都需转小三阳
2023-02-27 15:18
-
治乙肝别一味求“转阴”
2023-02-27 15:18
-
乙肝携带者藏有肝癌隐患
2023-02-27 15:13
-
乙肝携带者如何预防肝癌
2023-02-27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