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
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
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丙肝病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散发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母亲为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病毒的机率约10%。
性传播
精液和唾液中存在丙肝病毒,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其他
清毒操作不严格。
丙肝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