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而言,现在医学界达成的共识是:应用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化,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毒复制是乙肝进展的根源
乙肝患者肝脏的损伤程度与其血液和肝脏中活跃的病毒数量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原因就在于乙肝的急性病源于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在向病毒发动攻击的同时,造成肝细胞破坏以及肝功能损害。但是,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较为低下,难以通过自身产生抗体而抵御乙肝病毒,而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造成病情迁延或进展,可见,乙肝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病毒。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
从抑制病毒机制来看,干扰素类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核苷类似物则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两者的治疗目的都在于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控制乙肝病程的进展。
上述这两大类药有各自的特点:干扰素需注射使用,疗程相对固定(6-12个月),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核苷类似物口服给药,一天一次服药方便,但这类药物疗程不确定需要较长维持治疗。目前已经上市的核苷类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博路定)。
不同的核苷类药物的抗病毒活性和耐药率各不相同,其中,博路定是最新上市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药物,能够强效、有选择性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对于乙肝病毒复制的启动、逆转录负链的形成以及乙肝病毒DNA正链的合成这三个病毒复制的主要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故此成为核苷类药物中抗病毒能力最强的一员。
在2005年美国肝病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于核苷类初治患者,恩替卡韦治疗2年的耐药率为零,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总之,医生和患者在确定和探讨治疗及用药案时,应全面考虑各种药物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控制乙肝病情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
热门文章
-
保护肝脏 日常行动是关键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2023-02-27 15:24
-
城市丽人护肝有方!
2023-02-27 15:24
-
治疗乙肝必须“三管齐下”
2023-02-27 15:24
-
乙肝病人想要有好的睡眠 专家有招
2023-02-27 15:24
-
护肝的六条生活小常识
2023-02-27 15:24
-
做好以下五点免受乙肝侵扰!
2023-02-27 15:24
-
教你如何与乙肝和平共处
2023-02-27 15:24
-
得了乙肝怎么保养?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也有轻松生活的权利
2023-02-27 15:24
-
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2023-02-2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