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怎么办?如今多囊卵巢综合症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女性患者在发病初期都不知道也不怎么在意,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到了想要宝宝的年龄却迟迟怀不上孩子。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排卵、不孕、多毛及痤疮等。因持续无排卵,严重情况下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原因都有哪些?多囊卵巢综合症会出现哪些并发症状以及如何才能预防多囊卵巢综合症?
细数多囊卵巢综合症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是一种显性的遗传方式,大部分患者具有正常的核型,但是如果染色体异常的话,就会表现为X染色体长臂出现缺失和X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导致结构异常的嵌合体。
2、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2、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启始发病因素,进而导致女性卵巢合成甾体激素分泌的异常,很终造成慢性无排卵,不排卵就不能生育,还有一些外周的雄激素如果过多,也可能被芳香化酶转化成一些多余的雄激素,因此就会持续干扰下丘脑-垂体的功能。
3、高泌乳素血症:
3、高泌乳素血症:大多数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伴高泌乳素血症,PRL能刺激女性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分泌一些雄激素,因为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有PRL受体存在。
4、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
4、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会不断升高,如果不正常就会影响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异常和分泌异常。
5、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5、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一些患者可能患有高胰岛素血症,很多情况是因为胰岛素受体后信息传导系统的障碍引起,也可有胰岛素受体缺陷引起,所以过于肥胖或者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疾病。
6、长期精神紧张:
6、长期精神紧张:因为一些女性长期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或者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到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产生过量的雄激素,也有一些女性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以及滑石粉等一些物质,也会严重影响卵母细胞增长速度、机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7、生活习惯混乱:
7、生活习惯混乱:很多女性养成了一些生活中的坏习惯,作息不规律,心里压力等原因就可能导致女性体质过度酸化,人体免疫机能下降,使得代谢循环变缓慢,造成内分泌失调,导致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并发症状
1、疲劳和睡眠:
1、疲劳和睡眠:研究表明,疲劳和睡眠障碍是新诊断的抑郁症女性的两个常见的症状。随后是兴趣降低和食欲改变,疲劳和睡眠是很多并发症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它往往是导致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的罪魁祸首。
2、糖尿病
2、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3、抑郁症:
3、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女性抑郁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女性比无PCOS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大4倍,研究者指出与无抑郁症的PCOS女性相比,有抑郁症的PCOS女性有较高的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的证据(p 《 0.02)。
4、子宫内膜癌:
4、子宫内膜癌:据统计≤40岁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9~25%合并PCOS,约14%PCOS在14岁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我们也知道癌症是目前很难治愈的疾病,因此卵巢综合症一旦发生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预防措施
1、调节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和适度,注意科学节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肥甘、温补,宜清淡饮食,多进青菜、瓜果。避免盲目服用减肥药品。
2、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应避免剧烈运动。
3、稳定情绪,注意自我调整,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避免暴怒、抑郁、过度紧张和长期焦虑。
4、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多次流产手术。应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雄激素高可多吃豆制品,因为大豆含有天然雌激素,能补充雌激素,从而对抗雄激素,可以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治愈率,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相关文章
- 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怎么办
- 女人宫寒怎么办 6妙招助女性调理宫寒
- 孕妇脸上为什么会长斑 消除妊娠斑有妙招
- 多囊卵巢综合症如何减肥 方法有哪些
- 夏至已到 女性怎么做有利于养生
- 多囊卵巢综合症怎么治疗更有效
- 女人更年期脾气暴躁怎么办 4妙招助调理
- 孕期乳房有肿块严重吗 为什么乳房有肿块
- 多囊卵巢症能治好吗 治疗多久能怀孕
- 平胸的原因有哪些 4大妙招让你告别平胸
- 多囊卵巢怎么治最快 如何快速受孕
- 女人吃卷心菜的好处 卷心菜的营养价值
- 女人30岁后的保养 要做哪些身体检查
- 左侧多囊卵巢怎么办 单侧多囊如何受孕
- 女性更年期想补钙吃什么好 6种食物可补钙
- 女人为什么要剃阴毛 剃阴毛有5大好处
- 注意多囊卵巢综合症禁忌 提高治疗效果
- 治多囊卵巢去哪里 多囊卵巢的中西医疗法
- 女性过早发生性行为 有四大危害要警惕
- 怎样判断是否怀孕 6大变化预示女性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