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暑的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预防宝宝中暑三招数
招数一: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并适当宝宝午睡的时间,饮食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少食冷饮,常吃水果,以补充水分,每天勤洗澡、擦身。
招数二:如遇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注意到阴凉下休息。
招数三:充足睡眠很重要。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时应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
宝宝中暑后处理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热痉挛的发生。
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误区二:过量进食
中暑后不能让宝宝吃油腻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正确的做法是:应尽量让宝宝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误区三:冷食降温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中暑后身体很干渴,特别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就满足了宝宝的要求,让宝宝大吃特吃。其实这样做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无益,中暑后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多吃,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给宝宝喝一些鲜果汁。
误区四:怕晒穿厚衣服
有的家长怕宝宝晒伤,就给宝宝穿长袖或者厚的衣服,这样不透气,热气不容易散发,容易中暑。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穿透气好的纯棉、真丝的衣服,颜色浅一些,款式比较宽松。
相关文章
- 宝宝皮肤瘙痒 居家护理有妙招
- 小儿夜间啼哭 新手爸妈要学会应对妙招
- 5个让宝宝爱上喝水的小妙招
- 爸爸妈妈个子矮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吗
- 小儿遗尿出现该如何应对
- 冬季宝宝预防感冒的几个妙招
- 小儿春季预防疾病常识有哪些
- 1岁宝宝该不该戒奶瓶 为了健康必须戒
- 那些易引起新生宝宝呕吐的疾病
- 一到冬天宝宝脸蛋红扑扑的原因是什么
- 小孩冬天如何防“冻”
- 宝宝长牙的时候会有哪些不舒服
- 什么情况下要给宝宝补钙
- 秋季宝宝健康护理方法
- 新生儿该不该用枕头 三个月内的宝宝不要用
- 新生宝宝一定要做的三项检查
- 解决宝宝口水多有七个小妙招
- 小儿多汗症该如何护理
- 宝宝到底要不要穿开裆裤 开裆裤的优缺点
- 儿童用药有三忌 家长必须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