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张颖在安徽省创办了目前唯一一家救助艾滋孤儿的民间团体,现在,这个“艾滋病困儿童救助协会”共发展了8家会员单位,有近百名爱心人士成为会员。被社会上称为“好心人”的张颖只有一个3岁的儿子,却有300多名因艾滋致孤的贫困儿童叫她妈妈。2005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张颖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入围了“中国十大公益之星”。
张颖出生于阜阳,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了3年外语,然后在阜阳开办了第一家运动服装品牌专卖店,年收入两三百万元。之后她又在阜阳经营酒店、咖啡馆等多种生意,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富姐。
2003年11月,张颖陪一位美国朋友去阜阳市的一家孤儿院。当看到艾滋病孤儿的景况时,她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从此张颖的生活重心发生了改变。
回来后就与几个好友商量,创办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大家一致推选张颖为会长。这是安徽省首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救助艾滋孤儿的民间团体。该协会现已发展了8家会员单位,有近百名爱心人士成为会员。
楠楠是第一个艾滋孤儿受助者,受助之前满脸都是疮,耳朵流脓。张颖三次带她进京看病,还从美国买来药,每两个月换一次,一次需要5万元,一年就需30万元。现在楠楠的病情有了很大的改观。从楠楠到现在,张颖已资助了285个艾滋孤儿,他们的生活、医疗、上学等费用全由张颖承担。
协会刚成立时,由于经济状况不好,张颖便将协会办公室放在自己的咖啡屋内。节假日和星期天,咖啡屋还成了协会救助的艾滋孤儿们的活动室。现在每个月,张颖还要承担近万元的咖啡屋场地租赁费。
许多艾滋孤儿失去父母后,非常渴望别人的关怀。张颖就用心去呵护这些孤儿。她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有时工作太忙抽不开身,就打电话问候。她不仅能叫上每一个孩子的名子,还熟悉他们的基本情况。去年八月,她还带着十几个孩子到北京爬长城,当孩子们在尽情快乐时,她却累得憔悴不堪。
文文的父亲因患艾滋病去逝,同样患病的母亲又离家出走,4岁的文文跟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文文的营养严重不良,病情发作得非常厉害,并发症更是将其折磨得不成人形,脸部及全身都起了疱疹。张颖马上安排文文住院治疗,并每天都去医院看望。出院后每月给400元的生活救助,同时给他提供奶粉等营养品。大家都说"这条小命,硬是张会长拽回来的"。
张颖的小家在北京,一直在阜阳经营生意的她,频繁地奔波于北京与阜阳两地。她对生意方面的事管得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救助艾滋孤儿上。为了专心做好协会的事,张颖将仅1岁半的儿子交给老母亲照料,作为母亲,她说她很愧疚,但是为了更多的艾滋孤儿,她又不得不如此。
相关文章
- 鸡尾酒疗法发明者何大一:十年影响力人物
- “中盖艾滋病项目”的探索和成长
- 张北川:被边缘化了的坚守者
- 贵州凯里:最老艾滋感染者86岁
- 艾滋男敲诈勒索危害一方,警方无奈
- 深圳8家医院获准设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 新加坡拟进行艾滋病毒普查
- 医院随意断定产妇感染艾滋被判赔五千元
- 哈尔滨:主动做艾滋病病毒检测者增多
- 懂得防艾知识才算一个合格的农民工
- 农民工的艾滋宣传为何这么难?
- 农民工:艾滋离我们有多远?
- 农民工艾滋病的传染源到底在哪?
- 为什么农民工成了“高危”人群?
- 防艾:广州为600万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安全套
- 直面艾滋:谁说农民工不关心自己的健康?
- 直接面向高危人群的基层医务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匮乏
- 关注农民工艾滋:社会调查结果和人们的想象不一样
- 艾滋感染者真情告白
- 疫苗不是医治艾滋病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