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教授落合邦康和名古屋市立大学教授冈本尚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此前有研究显示,潜伏在免疫细胞中的艾滋病毒的增殖在一种名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物质的作用下被抑制,一旦这种酶的作用受到阻碍,病毒就变得活跃,受感染者就会发病。另一方面,牙周炎病原菌在增殖过程中制造出大量丁酸,检测表明,牙周炎患者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缝隙中丁酸的含量是健康人的20倍到30倍。
落合邦康等人研究了丁酸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把潜伏有艾滋病病毒的免疫细胞放入含有丁酸的牙周炎病原菌培养液,结果证实艾滋病病毒迅猛增殖。由此,研究人员证实了丁酸可以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而因牙周炎大量产生的丁酸的确可以借此激活潜伏的艾滋病病毒。
据报道,25岁以上的日本人中8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而日本也有不少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落合邦康教授表示,那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可能会因为患牙周炎而发病。今后研究人员打算通过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这一点。
相关文章
- 广东深圳检测艾滋病要多少钱
- 口交感染艾滋病属于理论风险
- 艾滋病病毒在水里存活能力差
- 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只能存活几秒钟
- 艾滋病也征税?津巴布韦滋病税收超过2400万美元
- 艾滋病CD4细胞350以下既可接受治疗
- 中国《艾滋病防治条例》全文
- 周公解梦 梦见艾滋病的征兆
- 我国血站用什么方法检测艾滋病
- 接吻也会感染艾滋病的5种情况
- 艾滋病起源没有定论
- 艾滋病 男女不平等的疾病
- 历史上的今天:1983年5月9日艾滋病全球蔓延
- 及早治疗艾滋病或可产生“功能性治愈”效果
- 艾滋病感染者可以结婚怀孕吗
- 外出打工者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 夏威夷发现超级淋病患者 传染性或超艾滋病
- 艾滋病人容易患肾结石的原因
- 黑人是艾滋病最易感人群
- 在家自测艾滋病的一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