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介绍说,价格相对低廉的司他夫定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广泛的抗艾滋病物,但由于其具有“长期”和“不可逆转”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日渐消瘦和神经紊乱,因此建议各国逐步淘汰这种药物的使用。世卫组织说,目前已有与司他夫定疗效相当的替代药物,如齐多夫定和泰诺福韦,它们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世卫组织官员表示,司他夫定目前仍被广泛使用,要完全淘汰还需时日,但这已成为必然趋势。
世卫组织还建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抗逆转录酶药物治疗。世卫组织说,提早进行抗逆转录酶药物治疗可更快减少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这也将有效降低艾滋病患者将艾滋病病毒传给他人的风险。世卫组织建议,体内免疫细胞CD4细胞在每立方毫米350个左右时,患者就应开始服用抗逆转录酶药物,而此前世卫组织推荐的标准为每立方毫米200个。
相关文章
- 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新“艾滋疫苗”被质疑
- 前沿:只能防病毒不能避孕的“分子”安全套
- 研究:改造后的干细胞可杀死艾滋病毒
- 泰国艾滋疫苗研制上榜年内10大医学突破
- 艾滋病与结核病有什么关系?
- 疑似艾滋是一种强迫症?
- 感染艾滋病毒后可以活多久?
- 预防艾滋病凝胶在非洲实验失败
- 艾滋病毒的感染过程
- 艾滋病毒可穿透安全套缝隙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 “联合疫苗”刺激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神经
- 研究:艾滋病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策略
- 艾滋病毒会阻止新脑细胞生成
- 艾滋患者也能生育
-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如何?
- 艾滋病毒的祖先已存在8500万年的历史
- 小小艾滋病毒为什么这么厉害?
- 艾滋感染者能不能结婚
- 艾滋疫苗不是救命稻草
- 中国发布第一份艾滋感染者歧视状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