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真正让人感受到南非人与足球特殊情感的,是一个叫卡雅丽莎的地方。
卡雅丽莎(Khayelitsha)距离繁华的开普敦市区约半小时车程,是一座极其典型的南非郊区城镇,曾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南非影片《卡雅利莎的卡门》就是在该镇实景拍摄,而这个人口稠密、失业人群聚集的小镇的另一个标签就没那么金光闪闪了——它是这个国家的艾滋病灾区之一。整个南非也是艾滋病的高发地区,该国人口近5000万,据估计有550万到610万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携带者,超过总人口的10%。
这是一座在强烈的夏日光影下对比鲜明的小镇,居民基本都是黑人。总体上,它显得压抑而沉寂,尤其上了年纪的人们,眼中隐约带有对生活的怀疑;它也有自己阳光的一面,比如那些追逐足球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在小镇卡雅丽莎,有一块七人制的人造草皮球场以及教育、健身配套建筑,这是国际足联“足球希望工程”孵出的第一个蛋,计划中,他们要投入巨资在世界各地推广。主办者介绍说,之所以会首选这个小镇,是希望以草根足球的普及给艾滋阴影下的青少年带去快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帮人们远离不正当的性行为和犯罪。
下午是足球时间。孩子们不分年龄,被分成几拨,轮流进场比赛,没有比赛的俯身于四周的挡板上,出现精彩场面,就用双手拍打挡板,以示“喝彩”。非洲孩子的足球天分,在这样的狂欢中显露无遗,即使是四五岁的儿童,也敢于在大孩子腰间钻来钻去,熟练地做出踩球、拉球等杂耍般的动作。每个人的唯一兴趣,就是把球抢到自己脚下,进行近乎舞蹈的盘带。你不得不感叹,他们无比灵巧的肢体真是为足球而生的。
孩子们需要的,只是一只足球,一块场地,至于世界杯,那是富人们——包括那些握着钞票却找不到主队的中国球迷——的游戏。
德班体育场入口的玻璃墙壁上,装饰着多国文字,其中也有两句中文——“欢迎光临”和“胜利是肯定的”。前者对于中国人来说,尚具有现实意义。
2010年六七月间,在南非那个并不寒冷的冬季,会有大批的中国观光客踏上世界杯之旅吗——就像2006年德国世界杯那样,现在还是个疑问。
对于许多球迷而言,在非洲的土地上看世界杯的机会如此珍稀,或许有生之年仅此一次,而且它注定充满挑战——要面对这片迷人土地而狂野的。
相关文章
- 宜兴:掀起艾滋病防治新高潮
- 广东江门:艾滋病高危人群可获免费检查和治疗
- 故事:我和艾滋感染者贾君鹏
- 隐瞒艾滋产妇可能造成医生护士感染
- 林志玲被艾滋患者亲吻
- 风中的红丝带:三个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 一个花季少年感染者流泪的眼睛
- 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预示艾滋离我们越来越近
- 非洲艾滋病感染者占全球67%
- 为何艾滋病人住进教授家?
- 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是说
- 艾滋农民工:生活变化无法想象
- 艾滋:歧视和自我歧视
- 越南现状:艾滋蔓延迅速
- 艾滋感染者:好好走完剩下的路
- 推广:九零后学避孕防艾滋
- 南非:面临艾滋病和肺结核“双重威胁”
- 北京艾滋病感染者年增400多,多为本地居民
- 男同性行为与艾滋感染
- 香港艾滋病个案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