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发表在《临床调查学报》电子版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称,研究人员成功复制了猫头鹰猴(owl monkey)体内抗艾滋病毒基因后,将其植入与人类免疫学特征相同的转基因老鼠体内,发现该基因仍具有与原基因相同的抗艾滋病毒的能力。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卢班教授表示,这种基因的成功复制表明它将有可能作为现有抗艾滋病毒药物的替代手段,用作艾滋病基因治疗。
生活在南美洲的猫头鹰猴体内这种有抗艾滋病功能的基因,是卢班教授2004年带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发现的。
相关文章
- 艾滋疫苗首次获免疫效果
- 割包皮真的可以预防艾滋吗?
- 专家称全民检测艾滋五年可控
- 北京拟科技攻关艾滋等十大疾病
- 甘草含有抗艾滋有效成分
- 艾滋疫苗研发仍未获得理想结果
- 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传播艾滋?
- 艾滋疫苗研制失败人类怎么办?
- 割包皮或可降低艾滋感染几率
- BBC报道我国艾滋感染者主持广播节目开播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拟开播由艾滋感染者主持的节目
- 肠黏膜成艾滋病病毒避难所
- 基因变异艾滋病病毒扩散
- 得不得艾滋和个人基因有关
- 非洲狮感染了艾滋病?
- 《AIDS》传递艾滋病防治最新进展
- 艾滋疫苗: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世界艾滋病权威学术杂志《AIDS》出版中国专辑
- 艾滋感染者可以治疗控制到不传染他人
- 《新科学家》:攻克艾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