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项高血压患病率分析发现,自1996年至2013年间,HIV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倍,且这类人群中的高血压风险因素有所增加,例如肥胖或糖尿病。
人口统计学数据显示,HIV患者的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会增加。除此之外,证据还显示HIV感染本身也可能导致严重心血管病的风险升高。所以,改善对HIV人群中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的理解并明确其作用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尽管以往研究已经评估了HIV患者的心血管病发生率,但被广泛接受的高血压数据较为有限。为详细了解该人群的预后,研究者分析了3612例HIV患者的电子健康病历,病历数据包括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保险状态、各类并发症及其他已知心血管健康因素。
研究队列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59%为非西班牙裔黑人,71%为男性,41%男性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性行为;而且42%无医疗保险,41%吸烟或曾经吸烟,18%感染丙型肝炎病毒。CD4细胞中值最低点为173/mm3,471例在基线时被诊断为高血压。
未校正变量时,高血压年发生率为3.44例/100人年(95%CI,3.2-3.7),但从1996年的1.68例/100人年增加至了2013年的5.38例/100人年(P《0.001),校正年龄因素后该效果持续存在(P=0.02)。
而且,肥胖(IRR=1.7;95%CI,1.43-2.02)、糖尿病(IRR=1.44;95%CI,1.14-1.83)及肾功能不全(IRR=1.36;95%CI,1.16-1.61)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均较高。CD4最低点≥500/mm3者的高血压发生率降低(IRR=0.73;95%CI,0.53-1.01)。
这些发现明确了若干传统高血压风险因素对HIV患者的影响,同时表明病毒载量降低与高血压发生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尽管CD4最低点与高血压诊断之间并无明确的线性关系,但该队列数据显示感染HIV期间CD4细胞数量≥500/mm3者的高血压发病率较低。
总之,这些发现支持对HIV患者进行早期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ART),并强调了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高质量心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HIV感染会导致患者生理年龄提前衰老
- HAART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艾滋病方
- 艾滋病病毒对“基因剪刀”有反抗
- 艾滋病毒新疗法:有望在三年内实现临床试验
- 艾滋病的药物会有哪些副作用
- 基因编辑技术或能治愈艾滋病
- 科学家成功将HIV疫苗负载在感冒病毒上
- 新长效注射型艾滋病药物可持续数月
- 预防艾滋新范式 抗HIV药物阴道环
- 戒酒药双硫仑有望用于艾滋治疗
- 研究表明 社交配对软件助推艾滋病传播
- 艾滋药物Truvada 可减少HIV感染高达99%
- 艾滋病医学研究院:耐药性使艾滋患者加速死亡
- 研究:德国团队新发现有望根治艾滋病
- 阴道环可将艾滋病感染率降低30%
- 研究:半数黑人男同性恋或感染艾滋病
- 德国研究可清除艾滋病病毒的新方法
- 艾滋病治疗关键药物耐药性问题突出
- 医学人员发现艾滋病毒增长规律
- 日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