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滋病 正文

分析: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2023-02-27 20:07
admin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 Delanoe et Delanoe,1912)简称肺孢子虫,由于carinii (1910)首次对寄生于大白鼠肺组织中的虫体作了基本描述而定名。该虫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肺组织内,可引起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s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或称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机会致病原虫。

有些国家和地区以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PC)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为多见,其次为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以肺结核(见肺结核节)最为常见。本段主要阐述PC所引起的肺炎。

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是由肺孢子虫(PC)所引起,原虫寄生在肺泡内,成虫粘附于肺泡上皮,当宿主免疫缺陷时,便引起肺炎。其他伴有免疫缺陷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或使用抗癌化疗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亦可继发PCP。

病理检查显示肺泡间隔细胞浸润(乳幼儿以浆细胞为主,儿童及成人患者以淋巴细胞为主,亦可见巨噬细胞或嗜酸粒细胞),致使肺泡间隔增厚,肺泡上皮增生,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阻滞,肺泡腔扩大,充满泡沫样蜂窝状物质,内含虫体及其崩解物、脱落上皮细胞等。在病灶内孢子虫常与巨细胞病毒、真菌、分支杆菌、弓形体等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