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非的广东医生中,有人多次接触艾滋病者,也有人遭遇车祸仍带伤工作的,更有一位医生因病牺牲在工作岗位,长眠非洲……他们用技术、生命诠释了中非友谊的真谛,赢得“非洲的广东医生”的美誉。
回忆起这段经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蔡梦红感慨万千。2008年去非洲时,她女儿读初三。丈夫反对她在这个时候出远门,但在她的坚持下只好同意,只是提出一条硬性要求:不要接触艾滋病患者。
到了赤道几内亚蔡梦红才发现,那里艾滋病发病情况比想象中严重多了,“但艾滋病患者也是人,谁也不能剥夺他们生存和治病的权利。”蔡梦红说。
很快,蔡梦红就有了第一次接触。一天清晨,医院的电话把蔡梦红召回产房。她赶回医院,只见产床上躺着的产妇正在大喊大叫,完全不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病历显示,产妇以前生过3个小孩都是早产,这个腹中的孩子37周了,已经足月。
蔡梦红毫不犹豫地吩咐助手:马上剖腹产!但这位异国同行却站着不动,意思是让这个产妇自己生。“
相关文章
- 印度艾滋病婚恋网站撮合数百对夫妻
- 联合国称中国女性将面临艾滋病威胁
- 福建省艾滋病患者累计5083例 多为青壮年
-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43.4万例 性传播比例上升
- 15岁少年与男同性交染艾滋 关注青少年艾滋病
- 至2012年全球感染艾滋病毒青少年达210万
- 欧盟投资850万欧元防治艾滋病等疾病
- 宁波招募同性恋志愿者宣传艾滋病知识
- 截止8月底福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4899例
- 希拉里获颁艾滋病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奖”
- 参加酒吧接吻比赛感染艾滋病后
- 河南艾滋病村的小学教师(二)
- 河南艾滋病村的小学教师(一)
- 艾滋病患者:不想让人看不起
- 艾滋病患者自述 活着真好
- 艾滋男孩的爱情故事
- 抗艾故事 乡村医生与他的艾滋病孙子
- 患艾五年用尽积蓄 男友仍不离不弃
- 中美防治项目扩大了艾滋病宣传教育
- 幽门螺杆菌有可能用于治疗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