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艾滋病亲善大使
彭丽媛近几年较少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是因为她作为联合国艾滋病亲善大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
多年来,除了用歌声抚慰和激励人们的心灵,彭丽媛还身体力行,在自己关注的公共健康领域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彭丽媛与艾滋病致孤儿童结缘,已经有5个年头了。2006年初,43岁的彭丽媛欣然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一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
她说:“这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既然佩戴了‘防艾’红丝带,我今后就要用心做这个事情。”从此,彭丽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这几年,救助他们成了我的生活重心。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数量还在增长,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一点帮助。”
两个月之后,彭丽媛就来到安徽阜阳,看望了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因感染艾滋病相继去世,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母体中就感染了艾滋病。彭丽媛没有丝毫顾虑,和这些孩子亲密接触,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唱歌,彭丽媛就把她领到宾馆去,亲自辅导。
记者联系到了阜阳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她告诉记者,有个叫高俊的孩子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经常念叨想念“彭妈妈”。“高俊的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高俊也是艾滋病患儿,此前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听到他的遭遇时,眼角都湿润了。她特别心疼高俊,把他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
去年11月28日,她以“彭妈妈”的身份,在北京与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20名爱滋病患儿相聚。几天后,她又以世卫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身份,和青少年一起参加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当天,彭丽媛参与拍摄的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首次发布,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儿,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彭丽媛是片中的主角之一,而主题曲《爱你的人》也是由她演唱。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说,彭丽媛老师经常参加预防爱滋病的公益活动,孩子们经常在活动中见到彭老师。去年11月,彭丽媛专程到学校看望孩子们,那天到了午饭时间,临汾市的领导要安排彭丽媛一行去市里吃午餐,但被她拒绝了,她坚持要在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吃饭。一位老师这么说:“彭老师真正从行动上亲近这些孩子,孩子们自然也会跟彭妈妈更亲近。”
她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是世界卫生组织聘请的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中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控烟形象大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为了明天爱心大使”。前不久,她刚刚在北京参加了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艾滋孤儿们亲切地称她为“彭妈妈”。联合国一位官员曾表示,当初选中彭丽媛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除了考虑到她的影响力和公众形像之外,更因为她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之心,她身上凝聚着一种勤奋上进、锲而不舍的精神。
政协委员彭丽媛三次提案为了孩子
“第一次当选政协委员时,我才30岁。”除了歌唱家的头衔,彭丽媛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她是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两会召开时,彭丽媛总是身着军装或唐装,和其他委员一起乘坐大巴士来到会场。每次她一露面,都会吸引周围很多人的目光。从1992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彭丽媛不断通过提案发出呼吁,倾注了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热情。
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彭丽媛提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彭丽媛告诉采访她的记者,她最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山东老家一个姨妹的孩子。姨妹想把彭丽媛资助家里的钱用于盖房子和补贴生活,而彭丽媛认为,只有把这笔钱用于外甥的教育,才能根本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事实证明,她的思路是对的。如今,外甥已经考上大学,只要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今后姨妹一家的生活也就不用操心了。
每次回家乡探亲,彭丽媛都格外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
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彭丽媛谈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扶持,不仅仅在于减免其学杂费,还包括生活费,甚至家人的医药费。但凡其中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孩子的学业就可能出问题。”
“在推进农村教育方面,希望工程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创举,尤其是扶贫支教计划,实现了大学生志愿者和农村教育的双赢,值得大力推广。”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伸出更多的援手,帮助农村青少年更好地接受教育。10多年来,她已经资助了五六十名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彭丽媛联合冯巩等其他十几名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分析: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这种新职业,有利于对计算机教师、德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可以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彭丽媛在政协会议上的关注重点。2008年3月5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彭丽媛呼吁,要加强对这些儿童的心理关怀。“事实上,他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界力量涌入参加救助。但是,很多力量只是忙于相关政策的落实,造成救助形式过于繁多,甚至重叠、无序,效果也未必好。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关怀最为重要,对这些孩子伤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歧视冷漠的目光。”
彭丽媛还提出了详细的措施,如:“国家应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登记、上报和日常随访制度,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帮助”。“通过家庭和社区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机构供养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孤独和自卑情绪”等。
相关文章
- 为治疗艾滋病妻子 男子走上偷盗之路
- 中国艾滋病:弱势者的血 草芥般的命
- 瑞士“神医”给病人注射艾滋病毒 判处13年监禁
- 中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六个省
- 深圳市艾滋病感染者男性高达八成
- 美国寿命最长的艾滋病感染者
- 73.6%的民众支持艾滋病纳入医保
- 山西72家定点医院 严禁拒诊艾滋病患者
- 中国2012年传染病死亡1.7万人 艾滋病居首
- 法称14名艾滋病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
- 自述 和艾滋病女友在一起的日子
- 全球有多少人感染艾滋病
- 如果你的孩子是艾滋病患者
- 大学生一夜情感染艾滋 数次想自杀
- 南非近三成在校女生携艾滋病毒
- 连做36次艾滋检测的恐艾男人
- 女艾滋病感染者偷盗 向他人吐口水
- 整容手术后 出现疑似艾滋病症状
- 被吓出来的艾滋病
- 2012年全球艾滋病疫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