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斯蒂芬·奥布莱恩及其同事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开展了5项长期研究工作,对1833名HIV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追踪。由于研究阶段先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研究小组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密切关注艾滋病者病情的发展。
随着科学家对艾滋病相关疾病及其与遗传信息间联系研究的深入,研究小组发现某些线粒体DNA基因型与艾滋病的发展速率有关。例如:具有单倍型类群U5a1和单倍型类群J等特定变异的患者,其艾滋病的发展速率可比一般人群提升两倍。与此相反,具有单倍型类群H3变异的患者的发展速率则可比一般人群减缓2倍之多。这为线粒体与艾滋病发展进程有关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HIV病毒可导致免疫细胞的死亡,这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只可产生少量能量时更易发生。研究小组成员谢尔?翰德森表示,线粒体产生越少的能量,越能加剧疾病的发展,而单倍型类群U5a1和单倍型类群J都可引发线粒体的能量缺失。
研究表明,线粒体DNA测试有朝一日可对HIV病毒携带者进行准确诊断,决定病人应在何时开始治疗。剑桥大学的HIV研究人员安德鲁?利威尔表示,通过研究线粒体DNA的类型可确定哪些病人对HIV病毒的反应更敏感,应比一般建议的时间更早地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此外,对线粒体DNA进行扫描也可为医生提供帮助,以确定最佳的药物组合治疗。
相关文章
- 非洲狮感染了艾滋病?
- 《AIDS》传递艾滋病防治最新进展
- 艾滋疫苗: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世界艾滋病权威学术杂志《AIDS》出版中国专辑
- 艾滋感染者可以治疗控制到不传染他人
- 《新科学家》:攻克艾滋新希望
- 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全过程被偷拍
- 人工细胞陷阱对付艾滋病毒
- 艾滋病毒弱点揭秘
- 伐昔洛韦可控制艾滋病病毒
- 绿茶成分可抵御艾滋病毒
- 为何艾滋病毒无法根除?
- 新的希望:艾滋基因疗法
- 部分艾滋患者药物过敏是基因所致
- 艾滋绝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 诺奖得主:艾滋治疗疫苗有望四五年内诞生
- 数学模型提示对抗艾滋新方法
- 基因决定你会染上艾滋?
- CD8+T淋巴细胞是天生的艾滋杀手?
- 研究:抗艾滋病毒新物质可阻止病毒复制
热门文章
-
吸毒妇女的艾滋宣传教育和预防
2023-02-27 20:13
-
面对艾滋,你有多安全?
2023-02-27 20:13
-
一次高危,我会染病吗?
2023-02-27 20:13
-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十大知识要点
2023-02-27 20:11
-
艾滋防治宣传不能仅止于世界艾滋日
2023-02-27 20:11
-
艾滋思考:普通的宣传方式用在农民工身上为何没用?
2023-02-27 20:11
-
到位的宣传教育才能在农民工艾滋预防中发挥有效作用
2023-02-27 20:10
-
普通人需要预防艾滋病吗?
2023-02-27 20:10
-
控制艾滋传播的政策措施
2023-02-27 20:10
-
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毒传播中有效吗?
2023-02-27 20:10
-
防艾利器:安全套历史年表
2023-02-27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