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顺序,权利有先后顺序,有些权利就是比其他权利更优先。道德有先后顺序,这种道德就比另种道德更重要———同样,在批判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价值次序。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源于某些评论者似乎越来越忽视这种价值次序,批判的逻辑有些混乱了。
比如前段坊间疯传一则新闻,称江苏某医院一名医生婚前体检时查出感染艾滋病毒,牵出一名女医药代表,然后又牵出包括科室主任在内的一串医生,且都与这名医药代表有染———然而记者的调查则显示,这纯粹是一则谣言,发帖者已承认这纯粹是自己所编造,造谣者已被警方拘留。
这是一个有着多重阐释空间和丰富问题含量的复杂案例,有着诸多值得反思和批判之处。复杂归复杂,但值得批判之处的价值次序却是很清楚的。首先最值得批判的是造谣者,无中生有编造新闻中伤别人是绝对违法的。接下来该批判的是作为受害者的医院,封闭的信息给谣言的散播提供了土壤。然后是医疗潜规则和体制弊病,人们为什么轻易相信了这一谣言,因为这个谣言反映了真实的医疗镜像,加上人们对医院失去信任,谣言于是发酵并疯传。
可在一些舆论的批判文本中,这种价值次序被颠倒了,很少有人去批判造谣者这个在具体案例中最近的、最强的、最直接的、最应先受批判的人,大多数人都对造谣之恶视而不见,而把矛头指向了医疗体制和医疗潜规则,追问“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谣言”,而刻意回避“因为首先有人制造了谣言”这个原初性问题。
这样颠倒批判次序的逻辑在另一则新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江苏常州城管局的网站被黑,网页上被替换上了充斥着侮辱城管的字眼和照片。应该说,这也是一个价值次序非常清楚的案例,最先被批判的是黑客,然后才是其他间接、隐含、微弱的相关问题。可在舆论的批判文本中,批判最多的却是:人家为什么会黑你城管的网站而不黑其他网站,说明城管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城管应该反思为何不招公众待见。显然,这样的批判逻辑也颠倒了。
可怕的是,舆论中充斥着类似毫不尊重批判之价值次序的谬论。这种谬论,因为迎合了一些人仇富、仇官的愤怒情绪,迎合了一种“反抗代表正义”的某种热情,迎合了一种多数人暴力的正义幻觉,招摇过市且赢得无数掌声。
为什么要强调批判的价值次序,因为这样的次序与社会的道德生态秩序密切相关。直接的恶比间接的恶,关系强的恶比关系弱的恶,大的恶比小的恶,理应受到更多、更直接的批判,不放过真正的恶人,给恶人及其恶行相适应的批判,这是维持一个社会道德秩序必须有的基础。否则的话,如果对最直接的恶视而不见,却把问题都推给那个远处的恶———比如体制,比如制度,这只会对社会形成一种暗示,从而可能纵容一些恶行。纵容了造谣者,却舍近求远去批判医疗体制,宽容了黑客,却去批评在具体个案中作为受害者的城管,这样的批判次序,无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相关文章
- 艾滋病,我们的孩子会死于无知
- 《乌鲁木齐市艾滋病防治条例》获通过
- 陕西咸阳秦都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正式启动
- 延边州启动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干预项目
- 内蒙古包头推进艾滋病防治和蒙中医发展
- 吸毒引发艾滋病
- 重庆制造的抗艾滋病新药获美国专利
- 斯威士兰首相要在艾滋病患者屁股上盖章
- 联合国面临110亿美元艾滋病防治资金缺口
- 南非参与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即将开始临床试验
- 防治艾滋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落户广西
- 5.12慈善之星 - 防艾滋病大使濮存昕
- 男子2万元买缅甸20岁艾滋病少女
- 敲诈新花样:不给钱就让你变成艾滋病患者
- 30名艾滋病患者大召观光,第一次
- 无锡多种形式宣传艾滋病
- 男子谎称得艾滋病 用针管扎伤民警
- 媒体公布艾滋遗孤照 监护人诉诸法律
- 一个大学生目击的紧急“艾”情
- 揭开“茶马古道艾滋病传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