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一名艾滋病者,还曾在媒体上露过面;老王还是一名村主任,走过艾滋阴霾的他获得了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尽管他曾经在媒体上勇敢地公开身份,但“老王”是一个特别的称呼,听起来更亲切。下面是一些关于老王的故事。
因受伤输血感染艾滋病
老王家在白城市的一个小村子。2003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对老王来说,这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住进了地坛医院。医生询问病史时,老王说,他在1995年受了刀伤,输过血。“听说是这病,有人就用那种眼光看你,不敢说了,往家打电话还要说是癌症。”老王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当年的艾滋病日前夕,经过治疗的老王病情趋于稳定。有一天,医生问他愿不愿意代表艾滋病患者参加一个公开活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老王答应了。
参选村主任获村民支持
从北京回到白城,老王马上与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第二天,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老王家里,除了进一步了解老王的病情,工作人员还在村里挨家挨户展开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日常的接触不会被传染”,很多村民对艾滋病的认知有了转变。
2005年,老王在“红丝带之家”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农机修理部,随后转行开出租车。“大伙都挺愿意坐的,要是都歧视我,谁敢坐啊。”老王说。
2010年,老王所在的村进行村主任换届选举,村民们建议老王报名参选。经过两轮竞选,全村1000多选民有600多人投票给老王,他顺利当选。此后不久,在村党支部选举中,老王又被选为村支部书记。
“村里的路要修,学校要盖,土瓦房再改造一下,要是把这三项工作做了,就算完成一个使命。”老王说,当了官,好像自己就有了压力,这是老百姓的一种信任。
艾滋病患者可以生活得很阳光
“只要经过科学治疗,艾滋病患者完全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得很阳光。”疾控中心艾滋病科专家说,老王给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乐观和积极的,一边配合治疗,一边努力工作。有时,他和工作人员会去老王的家里坐坐,看到村民们在那打扑克、聊天,相互之间看不到隔阂。“我们也在他家吃饭,关系处得很不错。”乔春风说,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相关文章
- 男同性艾滋患者自述不知安全性行为
- 濮存昕 别站在道德高地歧视艾滋病患者
-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
- 艾滋病女孩自述 艾滋病能活多久
- 女艾滋病患者曝光279名男伴 称自己很骄傲
- 艾滋病戒毒人员为病人熬制“心灵鸡汤”
- 开心人网上药店为消费者提供艾滋自检产品
- 香港艾滋病感染个案创30年新高
- 世界上首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谁
- 高学历小姐自白:避孕套也难防艾滋病
- 艾滋病 3个艾滋病家庭的故事
- 一位19岁艾滋病患者的忏悔
- 台湾一艾滋男教师感染50人
- 艾滋针头扎伤乘客 出租车公司进行赔偿
- 一位广西艾滋医务工作者的感触
- 重庆市2012年12月艾滋病发病率下降9.32%
- 娶了个越南媳妇 一家四口患上艾滋
- 艾滋病正在变成一种慢性病
- 大三男生被同性侵犯感染艾滋病
- 周慧敏担任防治艾滋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