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怀孕拒就诊两次逃出疾控中心
在“谈艾色变”难以消弭的状况下,失踪与隐匿自己的病情,便成了许多艾滋病人的选择。失踪与隐匿,或许是一种逃避,但更多时候,其实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在如何对待艾滋病的问题上,依然存有许多不足,依然在艰难跋涉。
“如果那孩子生下来,到今年6月刚好一岁八个月,正是做检测的时候。”5月25日下午,在疾控中心办公室,正准备艾滋病随访统计表格的专家长出一口气,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份代号“A35”的表单,她强调了一句,“当妈的一旦失访,哪管娃的死活,疾控中心一点办法没有。”
在翻阅病人档案时,专家感慨道,“每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是最曲折,最令人感慨的‘命运’这样的东西。”
这种感觉,在她第一次见到孙小妹时尤为明显。孙小妹,就是那个令专家头疼、又无法忘怀的A35。
事件回顾
2013年春节后不久,38岁的陇西县菜子镇农民刘俊决定就在县城打点零工。可谁知道怀孕3个月的女友孙小妹被查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随后男友刘俊也被查出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刘俊决定在县疾控中心接受管理和治疗。
但小妹却不见了。一直到她怀孕6个月时,疾控中心的人才找到她,做完检测后,小妹又消失了。专家说孙小妹的命运曲折,每一个艾滋病患者也都有难以启齿的伤痛,但是追踪随访艾滋病患者是她的工作。
“要是早些找到小妹,早点给孩子做阻断多好。”近两年来4次随访,3次都扑了空,小妹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她曾经对疾控中心的人说“不用你们管,孩子生下来有病就掐死。”自那以后大家才知道小妹的身世,小妹家里穷,自小没有读过书,20岁就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10岁的男人生了一个孩子,十年后她离开那个家,遇到了刘俊,谁能想到厄运再一次将她缠绕。
专家说,“我们走的路非常坎坷,这样的路还很长”艾滋病患者有压力,疾控中心的工作也十分的艰难。
相关文章
- 高校报告艾滋病135例死亡7例
- 现状:65.3%青年自认了解艾滋病
- 卖淫贩毒竟成新西兰中学生的理想职业
- 艾滋病传播越来越趋向低龄化
- 吴村医和艾滋病孙儿的故事
- 新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弱点
- 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群体占比升高
- 抗艾明星:十大艾滋病宣传大使
- 猥亵独行女染艾滋 教你如何判断艾滋病
- 中国再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或可抗艾滋病毒
- 中国有望成为完全切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 我国2/3防治艾滋病经费用于治疗或相关活动
- 艾滋病的12种常见病症中医诊疗方案发布
- 港媒:艾滋病在内地青年中传播 大学生中增幅大
- 6旬大爷一次放纵罹患艾滋病 自创健身操劝导病友
- 英纪录片展示HIV携带者正能量生活
- 世界艾滋病日 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 艾滋病防治将实现“三个90%”
- 中国大陆艾滋病母婴传播率10年下降80%
- 科学家艾滋病数据造假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