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越来越趋向低龄化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传播有低龄化和同性化的趋势。中国疾控中心的数字显示,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近五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5%。中国疾控中心性病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占92%以上,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转播。
一名刚满18岁的大学生,在16岁时因和一个同性网友相识后发生性行为,感染了艾滋病毒,这让他成了自己所在城市目前发现的年龄最小的确诊感染者。他表示:“那时候什么也不知道,就这么‘中枪’了。这个疾病,已经把我和别人划分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事实上,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是从非正常渠道如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获得性知识的;有一部分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的;而从学校和家长那里了解到性知识的为数并不多。正因为如此,很多未成年人缺乏科学、系统的性教育,性知识匮乏,导致其某些行为给自身带来困扰和伤害。比如,在每年寒暑假,都有一些少女到医院做人流手术,而其中的部分女孩,手术后不久甚至会再次怀孕。
目前,学校的性教育课点到为止或形同虚设;而在很多家长心中,“性教育”也是一个尴尬和难以启齿的话题,对孩子同样很少提及,一涉及这个话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大多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实际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有关“性”的信息唾手可得。孩子们可以从很多途径了解到相关信息,但他们缺少全面、系统的性教育,缺乏性价值观引导。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及早的、先入为主的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父母也是对子女实施性教育的最佳人选。否则,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寻找答案。
家长在与孩子谈性时应该点到为止,不宜将属于成年人的性教育内容,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未成年人面前。如果“少儿不宜”的成分明显过多,必会冲淡“性教育”的主题,甚至会对好奇心重的孩子起“诱导”作用,引发他们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有悖于家长对青少年实施性教育的初衷。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性应该与害羞联系在一起,谈性时要注意场合,不能在公共场合大谈性问题;也没必要过于神秘,躲躲闪闪,避免让孩子认为,性是下流丑恶的东西。
相关文章
- 吴村医和艾滋病孙儿的故事
- 新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弱点
- 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群体占比升高
- 抗艾明星:十大艾滋病宣传大使
- 猥亵独行女染艾滋 教你如何判断艾滋病
- 中国再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或可抗艾滋病毒
- 中国有望成为完全切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 我国2/3防治艾滋病经费用于治疗或相关活动
- 艾滋病的12种常见病症中医诊疗方案发布
- 港媒:艾滋病在内地青年中传播 大学生中增幅大
- 6旬大爷一次放纵罹患艾滋病 自创健身操劝导病友
- 英纪录片展示HIV携带者正能量生活
- 世界艾滋病日 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 艾滋病防治将实现“三个90%”
- 中国大陆艾滋病母婴传播率10年下降80%
- 科学家艾滋病数据造假获刑
- 一个男同艾滋病患者的自述
- 中国艾滋病人数最新数据
- 艾滋病人犯罪怎么办
- 抗艾大使:最耀眼的明星